為了照顧Patreon會員,我在公開平台每月放出的一兩篇Patreon文章節選,都是在Patreon上發了一段時間後才公開的。但這樣一來,評論時事的文章就有些尷尬了,因為全球局勢變化太快,可能一覺醒來就天翻地覆。
警告,文長慎入。
-------------------------------------------------------------------------------------------
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半後,與女兒相依為命,即使頻頻撞牆,仍是要繼續生活,繼續懶系投資法。
為了照顧Patreon會員,我在公開平台每月放出的一兩篇Patreon文章節選,都是在Patreon上發了一段時間後才公開的。但這樣一來,評論時事的文章就有些尷尬了,因為全球局勢變化太快,可能一覺醒來就天翻地覆。
警告,文長慎入。
-------------------------------------------------------------------------------------------
我有一位朋友最近的工作非常不順心,來找我訴苦,我們在電話中聊了兩個小時。
具體細節就不在這裡詳述了,大致情況是:他在公司被上司和同事屢次指責做事不用心、頻頻出錯。朋友深感委屈,他的工作主要是跟進文件流程,明明是別人先出錯,卻經常被指責「未及時發現錯誤」,將責任推到他身上。
令他更不忿的是,平日裡他和同事關係很是不錯、相處融洽,他甚至當他們是朋友了,可一旦出事,這些所謂「朋友」卻和上司聯合起來,眾口一辭將矛頭指向他,令他對人性感到非常失望,甚至引發了深度的情緒困擾。
這種場合,我通常就扮演著聆聽者角色,只是在最後忍不住提出幾點意見:
除非沒有其他選擇,否則我會避免投資債券ETF(留意,是債券ETF,不是債券CEF),因為債券ETF表面透明,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貓膩。
債券ETF和其他ETF有本質上的差別,當所有媒體和專家都在告訴你,投資債券ETF等於投資一籃子直債時,真相是,債券ETF並沒有遍歷性,持有債券ETF不等於持有一籃子債券。
再說一次,投資債券ETF等於投資債券的說法,是一個謊言!
有人覺得我在債券上的投資方法名不符實,一點也不懶系,還說要投訴我的文章不符合商品說明條例。
原因是,我主張投資債券必需平衡風險與收益,需要買入20檔以上的直債組成債券組合,這代表我們需要找到20家不同公司發行的債券,再逐一研究和跟進這20家公司的體質,然後在年期和收益率方面去做配搭,投入資金時更要考慮每一檔債券的流通性和交易價格,少一點心力也不行。
如果以投資債券ETF或CEF的方式代替個別債券的投資,風險倒是分散了,卻又失去了債券到期還本的最大好處。
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兩全齊美,既不用自己主動選債,又保留債券到期還本的特性?
答案是有的!
……
温故知新,去年底我曾對2024年的經濟走勢提出三種可能性(見《利率為王的一年-2024年投資展望》),並認為第一種美國經濟硬著陸可能性的機率較低,應該是軟著陸或不著陸,當時大致有以下幾點預測:
美股將在2024年第1季至第2季延續2023年強勢;
2023年底美元正在下跌,市場普遍對美元有大幅貶值的預期,但我認為美元仍會平穩;
長天期美債的價格已被超前預期,不建議隨波逐流爭相入場買長債;
2024年下半年美股可能出現相當幅度的調整。
有不同的會員問過我類似的問題,大意是:
「我想知道投資高手可以做到甚麼地步?因為自己投資經驗不多,操作沒有信心,想看看高手都是怎樣投資的。」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話題。
一般人眼中的投資高手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投資高手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專業操作手類,通常枱面上擺著幾台大小螢幕同時顯示著不同國家和地區股市匯市的各種圖表和資訊,一眼觀七,按鍵盤萬里外運籌帷幄,談笑用兵間日進千金。
全球正式步入了特朗普2.0時代。
有些人就很擔心,因為特朗普說過很多話,無論是台海問題、俄烏戰爭、狂增關稅或是爆炒鮑威爾,他都說過很多狠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