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特朗普關稅大爆炸

  為了照顧Patreon會員,我在公開平台每月放出的一兩篇Patreon文章節選,都是在Patreon上發了一段時間後才公開的。但這樣一來,評論時事的文章就有些尷尬了,因為全球局勢變化太快,可能一覺醒來就天翻地覆。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這樣,一週前在Patreon發佈,一週後局勢已經大變,其中的資訊已有點不合時宜。但文章的邏輯依然成立,其中的預測也正在逐步實現。

警告,文長慎入。

-------------------------------------------------------------------------------------------

4月2日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一出,全球大爆炸,中國隨後的反制措施更讓世界陷入一片恐慌。這種環境也是網路噪音最高峰的時期,各種各樣極端、情緒化、末日預言般的言論層出不窮,這時候的人心是最不能保持客觀冷靜的。

以前很多人被爽文洗腦,以為美國應該是少林寺那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正義武林盟主,可人家現在是商人治國,才沒跟你講甚麼意識形態,這是他們選民自己的選擇,任何情緒化的道德審判都顯得有點不著邊際。

事先申明,如果你認為特朗普就是一個癲佬,做事毫無底線,也無法用邏輯分析;或你凡事只看立場和意識形態,認為特朗普就是二百斤那種美版加速師兼中國間諜;或你認為中國將因此崛起,美國則淪為專制獨裁國家,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我尊重你的看法,但以下所謂分析建議就不必再看下去了。


關稅懶人包

  特朗普對等關稅內容大家應該都清楚,這裡很簡單地總結一下:

  1. 對所有出口到美國的出口商徵收最低 10%的關稅。

  2. 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34%的關稅,將堆疊在之前的20%之上,總計54%,中國隨之宣佈將對所有進口自美國的商品徵收34%的報復性關稅。

  3. 其他國家的關稅從10%至49%不等,其中越南46%、柬埔寨49%、泰國36%、台灣32%、韓國25%、日本24%、歐盟20%、英國10%……

  4. 能源、半導體、汽車、汽車零件、藥物、銅、木材、關鍵礦物等貨物獲豁免(其中部分貨物已另設關稅措施),這些貨物佔到美國每年進口貨額接近一半,此外北美自貿協定(NAFTA)內的墨西哥和加拿大暫時也不受影響。

這麼高的對等關稅計算標準是什麼?

很粗暴,粗暴到非常好笑:就是將一個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逆差,除以美國進口到該國的金額(另一說是該國出口到美國的金額),再除以二。

這根本不是甚麼「對等關稅」,而是「貿易逆差懲罰稅」。

坊間有一種說法是,根本沒貿易逆差這回事,全球貿易分為貿易經常帳和金融資產帳兩本帳簿,在貿易帳本上,美國對全球是逆差,但全球賺了美國的錢後又會以投資的方式流入了美國去買美股美債,所以美國在貿易帳上是逆差,但在金融帳上是順差,整體財富是平衡的。美元藉此才可以成為國際交易貨幣,才可以無限印發而美債還不斷有人購買。

所以美國是不可能要求貿易順差的同時,也要求金融順差的,就如你不可能用左右兩腳互相踩著就可以不斷向上跳躍,這是不合理的。

在宏觀經濟理論上,這是正確的。

但是,如果你認為特朗普和他的團隊幼稚到連這種簡單的經濟學常識也不懂,那麼真正幼稚的,大概率是你自己。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

  特朗普真的就是想減低美元在全球的流通,讓美元貶值,同時減少美債的發行量,以減低美國債務不斷膨脹的危機和高昂的利息。

  美國要完全消除貿易逆差是不可能的事,那是需求驅動,不可能通過關稅解決。但整體而言,用轉型為內向型經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減低貿易逆差是可以的,這是特朗普的選舉承諾。

  既不可能完全消除貿易逆差,那麼毫無道理、完全不符合經濟學的關稅計算方式,底層還是特朗普一以貫之的「極限施壓」式談判策略。

  美國財長貝桑(Scott Bessent)已透露,特朗普所宣布的「對等關稅」稅率可視為一個「上限」,各國可以自降關稅等方式獲得「減稅」。特朗普的終極目標是消滅關稅,並促使其他國家增購美國商品、在美國投資及生產。

  他的如意算盤是,大部分國家都會扛不住來談判,然後逐步放鬆對某些國家的關稅壓力,因為總會有國家選擇妥協、願意談判,接著其他國家也會陸續跟進。他認為「集體抵制」的可能性遠低於「大多數國家最終臣服」的機率——囚徒困境的本質讓連橫比合縱更容易實現,因為合縱的多方往往更容易互相猜疑。

  事實上,以色列和越南已率先宣佈削減美國關稅,此外英國、意大利、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瑞典等國公開示意希望與美國協商或達成協議。當然也有態度強硬表示要報復的國家,包括中國、歐盟和加拿大。

  我個人認為,如此高的關稅是不可能延續的,特朗普的底線是,妥協的國家最終降到大約10%-20%的稅率;不妥協的國家,就識別為敵人。預期未來的一個星期,陸續將有不同的國家得到不同的對待。

  但是,對於短期帶來的混亂,包括美股大跌、通脹壓力、損害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甚至潛在的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及大衰退,特朗普不怕嗎?

  從特朗普的政綱來看,他的經濟政策由四步驟組成:削減財政赤字、加徵關稅、企業減稅、放寬監管。他採取了「先苦後甜」策略,先推出對市場有負面影響的第一、二步,隨著明年中期選舉逼近,配合FED的減息,再實行第三、四步。

  這意味著今年年底至明年初,美國經濟與股市有望「觸底反彈」,甚至進一步掀起熱潮,與明年11月的中期選舉相呼應,為共和黨在2028年大選延續執政、傳承特朗普的影響力奠定基礎。

  我不評判這做法的對錯,也不預測成敗,我只是在講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就是要以快打慢,在別人還沒反應過來時極速推進,讓反對派和既得利益者瞠目結舌不懂反應。當然,這種走法相當冒險,「大破」之後能否「大立」,受到許多相互交織的因素影響。

  例如,全球經濟的反應可能超出預期;其他國家可能聯手反制;國內通脹可能失控;美國民意可能大轉向;中東局勢可能突發衝突等等,其間牽涉極多不同的因素與複雜的博奕,我們只能一步步地觀察和修正。

  接下來聊聊對全球金融股市的影響。


不要以為美國最差

  在很早前我已建議去槓桿、去蕪存菁等待大風暴到來,現在大風暴真的來了,怎麼應對?

  短期來看,除非你有極堅強的心理質素,否則我不建議現在就貿然大舉入市,即使想要入市也必須分段,而且是分很多段。

  原因很簡單,在大規模的股市調整中,下跌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全球股市的降槓桿階段。

  在這個階段,由於斷頭和爆倉的不斷出現,幾乎所有資產,包括傳統的所謂避險資產,例如投資等級公司債、黃金、市政債、ETD、甚至長期國債等等,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股債金皆跌的局面,可以倖免於難的大概只有短期國債和現金。

  這不是基本因素的問題,是流通性縮減所致,。

  所有CEF,不管是債券型或股票型的,只要牽涉到使用槓桿都會大跌,溢價愈高的跌得愈兇,上週我們已經看到,GOF和PTY的跌勢遠超其他債券CEF。

  根據以往的經驗,只有等那些槓桿投資者全部爆倉投降,股市才可能有機會喘息見底。

  中長期又如何?

  很多人將此次關稅戰與1930年的那次聲名狼藉的胡佛高關稅相比,相信美國將重蹈覆轍,進入大衰退。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若真有那日,受創最深的絕非美國,而是那些長年倚重美國龐大消費市場的國家,尤其是傳統盟友與新興市場。美國政策的驟變,極可能動搖這些經濟體的根基,進而引發一場美國之外的重大危機。

  一百年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現在則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結果也就和一百年前不同。

  世人似乎已淡忘那個經典論述:美國打個噴嚏,全球可能隨之感冒;反過來看,即便全球多數國家身陷困境,美國經濟往往仍能獨立運轉,甚至維持繁榮。回顧歷史,從亞洲金融風暴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危機源頭與傳導機制雖各不相同,但美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力與相對抗風險能力,卻屢屢得到證實。

  美國才是進攻者,擁有主動權,他既可以放又可以收,而且還有大量工具,你擔心美國,不如擔心其他國家出現系統性崩潰的機率更高。

  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長期以來為各國出口經濟提供了穩定需求和高利潤回報,墨西哥、歐盟、中國、越南、印度、泰國等等國家對美出口總額比例由15%至80%不等,這些國家口頭再硬,替代市場也不可能說有就有的。

  這麼多國家要在同一時間要為產品尋找新買家,初期或許能勉強維持,但幾個月後,隨著庫存積壓、訂單枯竭,恐慌情緒將迅速蔓延,然後就是降價傾銷、惡性競爭、企業倒閉潮,結果是在未來半年到一年,全球貿易淪為一場殘酷的大廝殺,哀鴻遍野。

就以中國為例,表面上對美出口比例只有16%,但其內部經濟之孱弱人所共知,60%關稅帶來的3000億美元成本增幅,足以成為駝駱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個人認為現在的對等關稅是特朗普的開天殺價,意在談判桌上產生震懾效果,他就是要讓全世界大部分國家認清現實,知道和誰合作才最有利。

  我個人認為,愈來愈多國家會積極與美國談判,最終減低關稅。除了中國,那是美國重點招呼對象,有一個寧願人民吃草也不願放棄面子的政權。


結語

  特朗普真能夠通過加關稅這種近乎搞笑的方式,讓美國長期沒有貿易逆差?他真能以一人之力,摧毀美國花了百年建立的金融秩序?

  當看到一些不符合常識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就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看背後的真正企圖。

  他一時強調關稅是永久的,一時又說關稅可以談;一時特別看重股市的升跌並視之為政績,一時又引導市場必須忍受下跌的陣痛;一時說要徹底解決美國的長期產業外移問題,一時又標榜自己的商人特點崇尚交易主義……他有很多言行既不符合常識,同時反復無常帶有衝動性,好像根本沒甚麼宏大的戰略。

  其實,他就是「既要又要且要我還要」,美元也要,美股也要,製造業也要,霸權也要,所有看似相互矛盾的目的全都要達到,實現他所說的MAGA,背後的邏輯是,能拿到多少算多少。

  對於如何解讀特朗普關稅,各方一片混亂,很多人索性放棄解讀,只當他是一個癲佬,儘然這個癲佬一句話就可為世界帶來巨大災難。

  我相信這就是特朗普本人想要的人設,他似乎很享受這種混亂,他認為混亂會讓對手無所適從,可以增加他的主動性、主導權和談判能力,沒有混亂他也要製造混亂,他相信大亂才能大治

  對於大亂產生的種種負面後果,例如國內的民怨、既得利益者的反擊等等,他不大去理會,先出了手再說,然後按情況調節,這是典型商人常有的以行動試錯策略。

  現在這種混亂,也導致了各方的觀望和博奕。例如,企業會在口頭上表達願意在美投資(主要是為了取悅特朗普政府),但實際上呢?如果企業花上數年大舉投資遷移,然後關稅被取消了,或特朗普下台了(所以特朗普才說想要第三任期),怎麼辦?

  所以站在企業角度,最安全的策略是表面口頭配合,實際不急於遷移,而是等待和觀望,等看到關稅和相關貿易安排的長期化和固定化才行動,這是理性的商業選擇。

  企業投資和個人投資是一脈相通的。未來的一段時間,各類資產還會劇烈震盪,短線買漲買跌都像賭博,可能這一刻飆漲,下一刻就暴跌。我只能說,若你之前是空倉,就繼續吃花生看戲;若你一直在定期定額投入,那就別動搖,繼續投下去。

  在「動盪」和「不確定性」時期,人人都趨向避險,但這場博弈終究會有結果。到時候,好資產還是好資產,一旦避險情緒退散,該漲的總會漲起來。

  現在,先繫好安全帶……


(節錄自之前的Patreon文章)


******************************************************

  這是舊文轉載,資訊不免過時,如果想閱讀及時與全面的評論文章,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還可以和我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