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長期投資,靠這幾件事


  最近市場又開始翻騰了,你是否也跟著新聞的起落而焦慮不安?

  如果是,這篇上個月寫下的文章,也許能讓你靜下來,重新想想:你的長期投資,靠的是甚麼?

————————————————————————————————

  還記得幾年前,我收到最多的問題之一是

  「香港樓價還會下跌嗎?我要不要賣掉自住樓?」

  當時香港樓市已現明顯的下跌訊號,但我的答案從來不是簡單地買或賣,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很主觀的。

  個人看法,如果你是自住,又沒有移民的打算,你住的這間房子嚴格來說並不算資產,而是一種消費品。更準確地說,自住房還有另一層重要的功能:它是對沖未來租金上升風險的工具。    

此外,對許多人來說(尤其女性更常見),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所帶來的安定感與居住體驗,是難以取代的,他們願意為這份感覺付出很高的代價,不行嗎?

可以的。這本質就是消費,跟有人愛收藏手錶、有人愛玩HiFi一樣,屬於主觀偏好

  當然,也有一些人不是這樣想的,他們覺得,租房可以更划算地住到更好的房子,而且不用支付一大筆首期,不用打理房屋,有問題找業主處理就好,非常輕鬆。這種想法也沒錯,畢竟生活方式本來就不只一種

  這些都是主觀決策,真要判斷對錯,原則只有一條:你的決策,有沒有考慮到「基本盤」這回事?


保證生存的基本盤

  就以賣自住房來說,如果這間房子的淨值遠高於你的其他資產,或明顯高於你的賺錢能力(香港很多中產家庭都是如此),我會建議你以大屋換小屋,將其中一部份不動產的市值釋放出來。

  假若你不想因此降低居住的生活質素,那就在大換小後,另行租屋,成為一個「雙租族」。

  相對的,如果你的房子淨值和你的資產規模或收入能力相符合,你又沒有移民的打算,我建議是不必賣了,即使你預期樓市將來還繼續下跌。

  為甚麼?既然預期會跌,賣掉自住樓先租房住,幾年後等價格腰斬再買回來,不香嗎?

  香,當然香!但前提是,你肯定自己做得到?

  你說,要等房價跌一半再撿回來,可以的。但萬一房價只跌四成就開始回升,你還會再追嗎?還是覺得還太貴,繼續等?又或者,真的跌去五成,但跌勢不止,你還敢入手嗎?

  說到底,這和你投資股市妄想精確抄底沽頂的邏輯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判斷未來繼續下跌的機率高不高,但沒人能準確知道,底在哪裡。

  退一步說,賣了自住房後,你真的會老老實實把這筆錢放在定期、國債上,靜靜等待嗎?

還是三個月後,覺得錢好像在咬自己的手,開始自我懷疑,會不會持續輸給通脹?最後忍不住全投入股市、虛擬貨幣等風險資產,然後某天市場一震,未來的買房錢就這樣震沒了?

  你會反駁:不會的,你看過我文章,知道長期投資S&P 500勝率高,就放在那,我保持好的心態,不理會市場震盪,不就行了?

  我直接告訴你,只要你的投資本金來自於賣掉的唯一自住房,你心態,就不可能把持得好。

因為你失去了基本盤。

  你等於將自己的身家性命綁在投資上,注定就會焦慮;人一焦慮,心態就波動;心態一波動,就非常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例如,在最低點清倉。

  不要辯,這是人性。

  基本盤,是你的生活根基,失去了它,你就不是在用「閒錢」投資。

  甚麼是「閒錢」?不是帳面上的餘額,而是那些你輸得起的錢。

  簡單點說,我們投資的前提,應該是先滿足了自己基本的生活需求,衣食住行等問題都解決了,剩下來的錢才拿去投資。這樣一來,就算市場再波動,也不至於改變你的日常,那就叫閒錢。

  用閒錢投資,某程度上就像在玩遊戲,大賺大蝕都不致於太激動,投資心態才可能會好。

  自住的房子,肯定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基本盤之一,帶給你的不止是情緒價值,更是投資安全墊,讓你擁有好的心態去應對投資。

  所以,如果你問我,甚麼樣的人可以賣掉唯一的自住房去投資?

  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這筆錢你用不著它。就算房價漲回去了,你也不打算買回來;就算投資虧掉了,你也還有別的地方住,有其他資產撐得起生活。


你的基本盤夠穩嗎?

  所謂基本盤,如果用打仗來比喻,就是能夠養兵備戰、源源不斷供應糧草的根據地,是軍隊的退路與安全感所在。

  一支沒有根據地的軍隊,就算如何能打,也不可能撐得久。三國時期的劉皇叔,就算擁有關張趙這等水平的武將及諸葛孔明這等水平的軍師,也非要「劉備借荆州、一借不回頭」不可,求的,不過就是一塊落腳之地。

  放到現代的現實生活中,基本盤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實體的「物品型」,例如剛才提及的自住房,不只能遮風擋雨,必要時更可變現,是在最壞情況下保住你生活尊嚴的最後防線。

  第二類,是收入系統,不一定是實物,可以是一份工作、一項事業、一家公司、一個投資組合、一門技術……只要能穩定而源源不斷地產生現金流的,都算是。

  可是,基本盤質素高低分別極大,我們以主動收入的基本盤來做例子。

  很多人以為收入愈高,基本盤愈穩,其實未必,真正的好壞區別,在於收入是否具備「可累積性」。

  例如計程車司機、Uber Eats這類行業,只要肯拼肯做,每天幹上12小時以上,月入也可以很高。但是,這種基本盤靠的是勞力和時間換錢,做一年和做十年沒差別,年紀大了還會因體力下降而收入減少,屬於會漸漸被陰乾的基本盤。一旦遇上生病或家庭變故,現金流更可能瞬間歸零。

  相對的,有些需要專業執照的行業,具備較高累積性。例如傳統的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剛入行執業時,可能客戶不多而收入不高,但是工作幾年小有名氣後,客戶會愈來愈多,隨著經驗的累積,收費也可以提高,年紀愈大,現金流反而可以愈來愈佳。

  近年也出現一些不需執照卻具累積性的行業模式,例如自營流量的內容創作,即YouTube頻道、Podcast、訂閱制寫作或個人品牌之類的,只要建立起觀眾群,舊內容也能帶來持續曝光與收入。

  換句話說,你的專業、你的知識、你的核心競爭力,才是誰也奪不走的基本盤。

  先建立穩固的基本盤,是我們做好投資的基礎,而且最好建立不止一個基本盤。無論是安身立命的房產、有質素的現金流資產、穩定的事業、提供失業保障的副業、可變現的資源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上佳的基本盤,進可打天下,退可佔山為王。


鎖住心態的信念

  基本盤只是第一步,撐住你的基本人生,但真正令你進步的,是你的信念。

  很多人做投資,和他們做人一樣,是沒有信念的。

  我們留心看看,身邊是不是有不少人,平時口裡高喊價值投資、長期主義,自詡為巴菲特、格雷厄姆的信徒,甚至花了大半人生研究財報和閱讀股神傳記,但一看到中港股市有所回升,馬上把錢投進去,期待靠一波國策賺大錢?

  他們以為這叫靈活變通,實際上只是搖擺不定,因為他們將信念和固執混淆了。

  信念是甚麼?來自於你的底層價值觀。

比方說,你相信只有自由、民主、開放的制度土壤,才有真正的創新創造能力,AI、科技、創業精神之所以能主導未來,就是因為這種土壤孕育了它們。你選擇投資這類標的,不是因為它們在上漲,而是因為你相信它們代表了未來世界的走向與價值——這是信念。

  固執是甚麼?就是當你投資的環境違背了你的信念,你卻仍在自欺欺人,繼續投入,期望現實能配合你原本的選擇,而不是重新面對你真正相信的是甚麼。。

  這種投資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何投資、為誰而戰、為甚麼撐下去。他們一方面想「長期投資增值」,身體卻天天盯著價格跳動,一跌10%就忍不住清倉出逃。

  問題從來不在市場波動,而在他們根本沒有信念可言。缺乏信念的人,注定無法長期投資,因為他們的選擇永遠來自於情緒,而非價值判斷。

這些人典型的投資表現是:嘴上說「只投資能長期創造價值的標的」,轉頭卻跟風買入一堆自己都不懂的東西;前一天還相信AI與科技創新是人類未來,隔天看到一堆唱衰美股、看淡納指的言論,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轉戰中概股、押寶國策了?

這就像他們的人生,從小在自由世界成長,隔岸看盡某強國的種種荒誕和苦難,但只要認知作戰一啟動,輿論一轉向,馬上就覺得東升西降也不無道理,被統一也似乎不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優越性。

做人可以沒有夢想,但不能沒有信念,沒有信念的人,不過是一頭穿了衣服的牲口。

  ……


(節錄自之前的Patreon文章)


(配圖由AI生成)


******************************************************


  想知道我對市況的最即時看法,並閱讀及時全面的投資與評論文章,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與我們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