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你有資格躺平嗎?


  女兒18歲,成年了。

  回想去年女兒踏入17歲時,學校安排了「成人禮」,成人禮的儀式上,導師請學生在3分鐘內速畫出自己在15年後(即32歲時)想成為甚麼樣的人。

  有的學生想像自己成為醫生、有的學生想像自己成為律師、有的學生想像自己結婚生子……唯有我的寶貝女兒,想像自己中年暴富,然後躺平。

  我當場嘔血三升。

  不過,今天不聊女兒的思想是否有偏差需要再教育這類話題,我想聊的是,現實中確有不少成年人和女兒有相同的夢想,想累積一定資產(暴富)後,就可以財富自由(躺平)。

  我們聊聊中年暴富後是否真可以躺平這回事。


資產值和財富自由沒有直接關係

  最近幾年,「財富自由」被很多正義魔人批判為不事生產,然後以另一個更直接的面貌出現,稱為「躺平」。

  「財富自由」和「躺平」兩者本來是不同的觀念,但現實就是,喊財富自由喊得最兇狠的人,通常就是最想躺平的人,這些人往往又是最躺不平的人。

  因為他們的邏輯出現了問題。

  經常有人在討論需要多少資產才可以財富自由,也有很多人打算再賺幾年錢然後移民去另一個國家,餘生享受財富自由/躺平的日子。

  但大家討論得熱烈,聚焦的卻都是資產的數值,例如在香港生活需要多少資產、台灣生活需要多少資產、泰國馬來西亞生活又需要多少資產等等。

  可是,這根本不是重點好嗎,資產值與財富自由(或躺平)事實上沒有直接關係。財富自由,指的是沒有主動收入下你要過的生活所需的成本,意思是現金流,不是資產值。

  重點應該是,如果按照3%-5%通脹率計算,每年你需要多少坐著不動就可以拿到的收入,可以支撐到你死的那天。

  我知道立刻會有槓精來抬槓:你這還不是等於要計算資產值嗎?

  還真不是。

  一來,不是所有資產都可以產生現金流;二來,你的那些所謂資產很可能只是泡沫。

  現金流與資產,是兩回事。例如在香港,擁有一套房產而使名下資產超過1000萬港元的所謂「中產階層」大有人在,這些人的資產金額並不算少,但現金流呢?沒有。

  他們敢賣房產嗎?不敢。因為他們缺乏賺取現金流的能力,賣掉後跑去投資,大概率就在短時間內變成赤貧了。這種人的帳面資產金額再多,能達到財富自由嗎?

  如果按照多年前「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內關於資產和負債的定義,這些人的資產值是零。

  更大的問題是,他們以為自己擁有1000萬的資產,但一旦想賣掉,能確定一定賣到好的價格位置?你確定1000萬資產的東西,變現時還值1000萬,而不是被市場踐踏成500萬?

  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資產值足夠財富自由時,他可能會忘記了資產可以有一文不值的一天——不止虛擬貨幣可能會一文不值,股票也可能會一文不值、貨幣也可能會一文不值、房子也可能會一文不值。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太過誇張了。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將資產和財富自由直接掛鈎,本質上你是認同了一種「資產永遠會漲」的理念。

  事實上,幾乎沒有一種資產會永遠漲。

  由於通脹因素,貨幣一定在持續貶值,這是對的。但是,不代表你持有的資產就會一直漲,因為資產是有週期的。

  槓精又會反駁,好的資產長線就是向上,例如黃金、房產、美股VOO等等,以超長期來看,不是一直都在上升嗎?

  這本來沒錯,可惜的是,好資產的週期熊市可以非常長。例如黃金,你別看現在屢破高位,如果你在2011年持有至2021年,那10年可是一點也沒有漲。

  如果你已經躺平,沒有主動收入的話,扛得過去嗎?

  資產是會輪動的,今天黃金、明天房產、後天比特幣、大後天科技類股,資產泡沫熱點未來在哪裡,你大概率不會知道。

  我們就算不說那種長期熊市,波動高一點的時候,例如美股可能從高位跌個兩三成,令你手中的資產帳面不見了一半時,如果你已經躺平,沒有主動收入的話,扛得過去嗎?

  用資產值來評核自己是否已經財富自由,謬誤就在於此,不是過度高估自己未來的風險承受能力,就是將數額計算到無限大,怎麼也滿足不了。

  當然,很多朋友不會那麼蠢,你們都懂得計算收益率,例如計算只要投資一些東西獲得5%的利息,就可以支撐生活直至死的那一天。

  問題是,今天的利息5%,不代表明天也是;今天的通脹3%,不代表明天也是。這世界沒有甚麼是永恒不變的,也沒有甚麼是一勞永逸的。


財富自由的資格

  財富自由的最大挑戰,其實來自於安全感。

  因為無論你的資產值有多少,在沒有主動收入的支援下,看著帳面上的資產值不斷浮動,你很容易心驚肉跳,不是下意識地節衣縮食過綜緩式的生活,就是為維持資產值而胡亂做一些投資決定,反而令自己走上返貧的道路。

  怎樣才能維持安全感?

  靠的是你的能力,你要靠自己的能力動起來,不是現在才動,而是一直持續在動。無論你的能力是為資產帶來現金流,還是為事業帶來現金流,永遠是能力在前,資產在後。

  「富爸爸窮爸爸」中關於資產的定義,是能帶來現金流的東西,但那只是表面,非常膚淺的表面。

  因為沒有東西是永恒的,包括現金流,你要有持續的現金流,不是靠資產,是靠能力,靠你的能力去動,資產只是其中一種工具而已。

  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遵循著一種規律,它不允許任何人懶散地躺著不動就能永遠生存。你必須融入變動中的環境,承擔風險,才能有可能獲得回報,否則不可避免地將面臨衰退的命運。

  但是,大多數喊著要財富自由的人,恰巧就是最想躺著不動的人。他們其實只是極端厭倦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很想躺平,才利用了財富自由這個藉口。

  現實的真相卻是,從來沒有一種生活是沒有壓力的。就算你從職場退下來了,想維持財富自由這種形態,也是要求你一刻不停地做事,一刻不停地思考。

  這形成了一種很魔幻詭異的現象,愈沒有資格財富自由去躺平的人,愈希望財富自由地躺平,而真正可以財富自由躺平的人,卻一刻不停地在做事。

  在大部份人的定義中,我是一個已獲得財務自由的人,事實上我又的確從職場退下來很多年。我想,我有那麼一點點資格說這番話。

  其實,最大的分別是,現在我有更多的選擇。

  真正財富自由的境界,重點不是不為金錢煩惱,也不是躺平,重點在於你的心也要是自由的。

  很多人以為只要賺到更多的錢,就會更安心、更快樂,但其實只盯著金錢,不但填補不了內心的不安,還更加深了心中的不安。

  很多人以為自己需要財富自由,其實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心靈自由,而這恰恰不是來自於躺平,而來自於「流動性」。不止是現金上的流動性,還有思想上、能力上、經驗上、知識上、生活上的流動性。

  只有嘗試更多的可能和突破,才能在每一次的嘗試和挑戰中體會到流動性。流動性來自於付出和接收,流動性帶來活力、帶來勇氣、帶來新的看見,現金流背後的真正意義,不止是現金的流動,還有知識的流動、經驗的流動、能力的流動、生活的流動。

  真相是,只有從未想過躺平,才有機會擁有躺平的權利。對我來說,躺平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權利,當擁有躺平的權利,才能更輕鬆自在,更有動力,進而擁有更多的選擇權;相反,總是抱怨累、渴望躺平的人,生產效率更低,進而時常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因此他們的選擇權更少、更痛苦、更渴望逃避,最終更無法躺平。

  他們就算憑運氣贏得財富,大概率最後也會憑實力失去財富。

  ……

(節錄自之前的Patreon文章)

(配圖由AI生成)


******************************************************

  想閱讀及時全面的投資與評論文章,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與我們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