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國永樂2025春季拍賣會上,一隻全球唯一薄荷色初代Labubu公仔,以10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落槌成交,震撼收藏界。
它長這個樣子:
不好意思,無論是橫看竪看還是打斜看,我都不可能捂著良心說這隻東西好看,它,實在醜得無以複加,和「萌」一字更扯不上任何關係。
但就是這樣一個極度醜陋的公仔,在中國經濟極度不景氣、失業率超高、奢侈品價格紛紛跳水的環境下,拍到價格108萬的高價,別忘了買家還支付15%的傭金,也就是最終花120多萬人民幣才能拿走它。
除了這隻外,還有一隻同樣醜的棕色,也以80多萬被拍走。
泡泡瑪特,是Labubu的生產商和銷售商,將這麼醜的公仔賣到全球火熱。這一家只生產公仔的企業,現在的TTM市盈率接近100倍,市值高達40-42億美元。
這數字是甚麼概念?這意味著泡泡瑪特的市值已超越美國兩大玩具巨頭孩之寶(Hasbro)與美泰(Mattel)之總和,甚至追平中國電商與科技雙雄——京東與百度。
到底,泡泡瑪特做了甚麼?
其中一個成功關鍵,是將「盲盒」這種早期小眾的收藏方式成功推向主流市場,通過「隨機性+限定性+角色IP」的組合,引發消費者的強烈收集與重複購買慾望,形成極高的回購率。
然後是依靠大量的明星效應,加上限量款、隱藏款、節日限定等行銷策略,營造社群文化與FOMO心理,改變普羅大眾的品味,最終讓Labubu看來具備「炒價」與收藏價值。
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覺得這跟三年前的NFT CryptoPunk系列頭像(詳見《我相信元宇宙有神……棍!》)、或更早些年的麥當奴Snoopy熱潮類似,就是一種無厘頭的炒風,甚至是洗黑錢的途徑,來得快也去得快,注定是一場短命的泡沫。
不過今天我們不討論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我更想聊的,是背後更深層的東西。
實用的東西不值錢
先說結論:通常愈實用的東西,愈不值錢。
甚麼東西沒有價格天花板?沒「用」的東西!
注意,我這裡用的是「價格」,不是「價值」。
所有有用的東西,其價格空間終究是有限的,因為限制了人的幻想能力。
想像一下:如果Labubu的頭拔開來,原來是一個行動充電器(俗稱「尿袋」),你還會去買不同顏色、不同姿勢的Labubu嗎?
大概率不會。你的潛意識會把它歸類為「公仔形狀的尿袋」。家裡有這麼多尿袋了,為甚麼還要買一個長得奇怪的?
很多人商業失敗的原因就在這裡。他們以為產品愈實用愈容易賣,結果往往相反。
如果Labubu多了一個簡單用途,比如可當作手機座、存錢筒、夜燈,即使不影響它的造型與觀感,它的商品屬性也會瞬間被重塑為「雜貨」、「小物件」、「實用品」。你所願意為它支付的價格,就會大幅下降。
因為一旦「實用性」主導了我們的感知,情緒價值便會消失。你不再為Labubu本身埋單,只是為那個「功能」埋單。
只有那些沒有明確用途的東西,才最能激發想像力。藝術品、收藏品、限量品——這些看似無用之物,恰恰才最容易被炒高價。
很多人第一次買Labubu,甚至連它是甚麼都不知道。只是看到明星在背包上掛、朋友圈在炫、潮人們在曬,便也想要一個。買回來後,才開始認真研究這隻牙尖嘴怪到底是甚麼。
哦,原來它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北歐童話——北歐欸、童話欸,遂愈看愈覺得「醜萌」,然後再從中解讀出一些所謂「叛逆精神」、「邪氣中帶點無辜」、「壞壞卻又孤單倔強」等等情緒,覺得特別有故事感。
至此,它就蛻變成一件小型藝術品,擁有它,顯得你特別有型,特別有個性,特別有反主流審美魅力,還特別年輕。
最後,你可以找出幾百個喜歡它的理由,但如果沒有最開始的流行和跟風,你根本對這種公仔不屑一顧,扔在垃圾堆也不會看它一眼。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反過來說,Labubu公仔真的沒有用嗎?
不一定。對很多人來說,它提供了一種情緒上的價值與陪伴;它代表一種勝利感——全球上百萬人想要的東西,你偏偏就抽到了。這種「我得到了你得不到」的快感,就是某種形式的實用。
只有那種無趣、世俗、凡事講邏輯的理工男,才會把「有用」限縮在衣食住行這類基本需求。
你在課堂上隨手畫了一幅畫,可能被說不務正業;但掛在畫廊、打上燈光、配上說明,它就成了幾萬元的藝術品。
用處,從來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這個行為所在的社會語境與被賦予的意義。價格不是自然形成的,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共識與情緒之上。
這就是為甚麼LV手袋、iPhone手機、球鞋、手錶可以賣這麼貴,它們的情緒溢價,遠遠高於物料成本。
Labubu本身不值錢,這大家都知道,它的熱潮總有一天會退去,它的回收價也總有一天會暴跌。真正值錢的,是它背後的邏輯——一種可複製的行銷與想像力創造能力,是背後的方法論。
如果有一家企業,能持續製造出「下一個Labubu」,不同的產品,一樣的瘋搶。只要看到一隻產品有潛力,就圍繞它講一堆故事,弄一堆背景,搞一堆周邊,賦予更強的情緒價值,就會變得流行,成為藝術品。
這種「無中生有」的能力,才是資本市場中最值錢的東西,這是在本質上掌握了藝術的定義能力,不管是用市場包裝、明星效應或社群效應的手法。
這種能力的值錢,在於深刻了解:一個人,為甚麼會買一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不變的人性
價值和價格之間,隔著的溢價被稱為「情緒價值」,本質上,那其實是一種幻想。
人的消費不一定是需求決定的,更多是來自於幻想。
Labubu公仔,你相信了,那它就是值得的;你不信,它就是一塊塑膠。
那種幻想到底是甚麼?是快樂?是陪伴?還是一場商家精密策劃的「小確幸」騙局?
對很多人來說,那種幻想,是一種被允許任性的小空間。
我們身處的社會對人其實要求很高,做甚麼工作、住在哪裡、幾歲要結婚、幾歲要生小孩、幾歲要有房有車有穩定收入,你無時無刻都在被這些壓力算計著,時時感覺喘不過氣。
人活在過去叫苦,活在未來叫怕,唯獨很少人能安穩地活在當下。
而你,卻在某個壓力大得喘不過氣的夜裡,跑去拆了一個盲盒,甚麼也沒想,只是想給自己一點亂花錢的自由——那是一個「我可以亂來一次」的儀式。
Labubu這類產品出現,提供的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是一種「讓你忽略問題的可能」。
這跟宗教很像。宗教說你此生受苦,但來世或在天堂會好;Labubu說你今天被老闆罵很慘,但沒關係,抽到隱藏款就值了。
這好像很荒謬,可是仔細想一想,現代資本社會哪一種消費不是這樣運作的?購買iPhone不是因為它功能比別人強,而是因為那顆蘋果告訴你「你比較不一樣」(這是指十幾年前的iPhone);購買名牌包不是因為它能裝更多東西,而是因為它讓你更有底氣更有自信。
人,其實是在用錢購買一套關於自我的敘事,愈多人相信這套敍事,愈能成為共識。
共識,可以將一種沒有實際資產支撐的虛擬貨幣炒上天,也可以讓一個塑膠公仔變成炙手可熱的藏品。所有溢價,其實都是情緒的映照,沒有一個價格是絕對的,只有人心的浮動是恆定的。
因此,共識經濟真正的核心,不是產品本身,不是快樂的確定性,不是未來的確定性,而是「想要相信」這件事本身。
你想要相信這個世界還有溫柔;你想要相信自己買的不是垃圾;你想要相信多拆一個盲盒、買一張更大的保單、加倉某檔虛擬貨幣,就能換來多一點安全感、多一點未來的確定性。
共識愈高,愈像是一場高明的互相催眠。
這就是所謂的「共識經濟」,它不是讓你買得到甚麼,而是讓你感覺你還能選擇。
就像一位移民英國的朋友,在英國超市貨架前猶豫了半小時,最後還是買了一瓶價格很貴的紅酒。他說:「不是酒有多好喝,而是我需要一個信號,證明自己不是來逃難的,是來過生活的。」
我們每個人,哪怕漂泊、哪怕折損,心底裡還是想抓住一點「我還活得有選擇」的證明。而這種證明,不是你的薪水數字,也不是資產的多寡,而是那一個你自己願意相信的瞬間。
Labubu值不值?對個人來說,當你拆到那個隱藏款的時候,有開心過嗎?如果當時真的開心,那就值了。因為,真正讓你破防的從來不是價格,而是那個剎那,你覺得世界終於對你善良了一點。
在一個普遍感到不被理解的社會中,「被善待」成了一種奢侈。
資本市場正是聰明地看準了這種心理,把「情緒」變成了可以定價的東西。
這種定價機制無處不在:一雙限量球鞋、一張NFT證書、一種虛擬貨幣、一個潮玩IP……看似天馬行空,實則同一邏輯——先讓你產生情感,再讓你為它定價,最後讓你為它買單。
說到底,不論是拆盲盒還是炒收藏品,玩弄的都是一件事:人心。
和投資的關係
我經常被問到:「投資XXX可以嗎?XXX還會升值嗎?XXX會違約破產嗎?」
我感覺,他們追求的不只是答案,而是一種「答案存在」的安全感。
我總是想回答,投資市場裡哪有答案?我經常強調價值和價格分開,但就連「價值」這回事,本身都在不斷變動。
甚麼是價值?是能創造現金流的資產?是長線增值的可能性?還是一種眾人信仰下的幻象?
在Labubu的世界裡,價值是情緒的投影;在投資的世界裡,價值是信任的映射;在你我的人生裡,價值則是一種選擇後還能心安的感覺。
你要問的應該是,這樣的投資,會不會讓你晚上睡得比較好?會不會讓你在一場巨變之後,還能保有自尊、保有選擇的自由?
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共識還在,價值就存在」。
但問題也正在這裡:共識是可以操控的。
你以為你在參與,但其實你早就被設計好了每一步的情緒節奏。
這不是陰謀論,這是商業社會的現實:你會在哪個時間點覺得孤單、在哪個節點感到焦慮、甚麼時候會想犒賞自己,這些早就在演算法與大數據裡被模擬過無數次。
所以,當你拆開盲盒那一刻的「偶然驚喜」,當你無數投資失誤後的一次「偶然贏錢」,也許根本不那麼偶然——它不過是一次被高度設計過的情緒收割。
在這種處處可能被收割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的是清醒。
你可以喜歡Labubu,但不要以為自己喜歡的是那個「公仔」,你喜歡的大概率是那個在幻象中還能選擇相信的你自己。
你可以炒幣、玩股,但不要忘記,那些上上下下的曲線,背後是千萬人共同投射的貪婪與恐懼,而你,只是其中之一。
人的情緒,永遠是最大的投資風險。
(節錄自之前的Patreon文章)
******************************************************
想閱讀及時全面的投資與評論文章,歡迎加入我的Patreon,與我們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