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怎樣才能帶風向?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說,人到了三十歲,應該已大致確定一生的原則;四十歲,對人生的原則與目標應該不再動搖;五十歲,就會明白命運是自己造就的。

  不知為何,現代人做到這點的愈來愈少。大概是資訊多了,人的判斷力反而下降了,很多人活了一把年紀,仍是毫無原則、左搖右擺,既沒有自己的是非觀念,也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在他們認知的世界中,所有事情都是灰色的,沒有對錯之分。

  這其實是最偷懶的思想方法,完全放棄判斷是非。

  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吧。你知道之後發生甚麼事嗎?

  故事的繼續,就是國王在遊行出醜後,對說真話的小孩懷恨在心,派人逮捕小孩,控以造謠惑眾之罪。一些有良知的成年人看不下去了,出聲譴責,然後國王將這些人也拘捕了。這一下舉國嘩然,愈來愈多人開始覺醒,發動了一次又一次遊行抗議。然後國王出動了軍隊鎮壓,雙方爆發了多次衝突,軍隊開始開槍。在多人受傷死亡的刺激下,民眾還以一些激烈反抗行為。最後,國王宣佈全國戒嚴,將所有反對者拘捕與處死,並宣佈新法令,嚴禁人民發表任何批評國王的話。

  國家被白色恐怖清洗了一段時間後,局勢穩定了,很多言論開始在民眾間傳播,並被愈來愈多人認受。這些言論包括:

  「原來那個小孩背景不簡單,是有敵國勢力在背後主使的……」

  「不管出發點是甚麼,犯法都是不對的……」

  「暴徒殺人放火搶劫,軍隊鎮壓得太遲了……」

  「幸好國王果斷處理,國家才能穩定……」

  「國家現在穩定發展,證明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國王的新衣,是有國家特色的新衣,其他國家對新衣的定義不適用於我們……」

  「新衣定義是甚麼?世事哪有絕對的對錯,要看時、地、人……」

  。。。。。。

  這種言論的套路,很熟悉,對嗎?香港人親歷過的六四事件、雨傘運動、反送中運動、721事件,台灣的抗疫成果,甚至國際股票市場上的GME軋空事件,都遍佈了這種言論。這類有意無意間以偷換概念來扭曲事件本體的言論,在台灣被稱為「帶風向」。

  帶風向的言論,不外乎幾種手法,我以六四事件為例:

  1. 糾纏於細節與例外事件的爭議,試圖模糊化本體:在六四事件中,帶風向的人最喜歡糾纏於當年天安門廣場上有沒有死很多學生、市民有沒有燒軍車、外國勢力有沒有介入等等。他們會挖出很多已很難探究的細節、一些例外事件或過激行為,從側面去質疑事件。一旦你參與了這種討論,就很容易忘掉了事件的本質(軍隊鎮壓學生運動)。帶風向的人的目的,不在於探究事實,而是通過沒完沒了的細節爭議,以泥漿摔跤的手法,轉移別人的焦點,從而讓人忽略事件的本質。

  2. 發佈大量半真半假的消息與陰謀論,進行反串與抹黑:例如攻擊與抹黑六四事件的民運領袖私德,最常見的有「與外國勢力勾結」、「推人上前,自己逃跑」。或者發表一大堆陰謀論,例如國際勢力的滲入、中南海的派系內鬥等等。這些假消息與陰謀論可以牽扯很遠,一些毫不關的真實事件也可以扯過來,不需要任何證據,總之將整起事件說得愈複雜愈好。

  3. 以後果來推論決策的正確:這應是耳熟能詳的論調了,總之中國之後的所有發展「優勢」,包括經濟快速發展、在國際間崛起、人民生活改善、14億中國人去廁所順暢沒有便秘(誤)……全多虧了鄧小平同志當年的「果斷平亂」。這種言論不可能駁倒,因為歷史不能重來,要怎麼說都行。至於六四事件後,中國由當初學生反對的官倒、權錢交易擴大為結構性全國貪污、貧富嚴重不均,這當然就不關「平亂」的事了。

  4. 凡事都有正反,沒有絕對的對錯:這是最難以駁斥的論調,尤其是提出這種論調的人,往往還懂得拋出一大堆書包來嚇唬人,最終的結論,就是和稀泥,指向凡事都有兩面,沒有絕對的對錯,更多的是個人的價值判斷云云。

  關於這點,近年來比較多人拋出來的書包,是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是桑德爾教授在哈佛大學任教通識教育「正義」課程的內容化為文字書寫的作品。

  (順便一提,2009年哈佛將這門創下哈佛大學最多人選修紀錄的課程向全球公開,並剪輯成12小時影片,對個人修為非常有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Youtube找來看看。)

  這本書如書名所示,是試圖以一場思辨之旅,點出人們總是習慣以一刀切式的價值判斷、非黑即白的態度去面對不同陣營的看法,本身是很有啟發性的。如書中所述,有時正義無法被清楚定義與描述,在不同時空脈絡、不同思考邏輯下會呈現不同的面貌。嘗試為正義找出一條放諸四海皆為準的人,往往容易落入「自以為是」的圈套。

  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這門課程與這本書可以出現,是基於一個相對自由、公平的社會。只有在自由與平等的環境下,我們才有思辨正義的餘地。

  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建議先要了解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這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治哲學與倫理學著作。通過這本書,你會明白正義可能很難被定義,但正義的環境卻很簡單,只有兩點:

  • 自由原則:包括選舉與被選舉的政治自由、集會與言論自由、良知的自由、個人財產的自由、以及免於被恣意逮捕的自由。

  • 平等原則:包括公平救濟原則,機會均等原則。

  我們首先要追求的,到底是正義的「定義」(搞清楚甚麼是正義),還是正義的「環境」(自由與平等)?很多人經常本末倒置,連大框架都還未搞清楚,卻跑去糾纏一些技術末節。

  這與投資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為何大家會覺得市場上的的噪音,遠多於有益資訊?其實所謂噪音,多數不是噪音,而是另一角度自圓其說的資料或理論。假如你是長期投資者,某些短期市場因素或技術因素,對你來說就是噪音,但對短炒投機者,可能是資訊。清楚自己投資的框架,了解自己的目標,才可以分辨資訊與噪音,進而洞察市場。

  回到帶風向的言論,帶風向還有很多種手法,例如情緒綁架論、維護大局論、替罪羔羊論、XX國更差論、假扮素人中立論……共通點都是嘗試轉移視線,用一些枝節、情緒、例外、他人行為等等進行炒作。破解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清晰明瞭事件的本質與框架,就不會輕易被帶風向。

  其實做人,也一樣需要建立自己的框架,即自己的價值觀,也就是孔子所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真正意義。我們平日為人處事,盡可以靈活變通,但框架與價值觀,卻是我們的底線所在。

  如果你的價值觀是利益至上、唯我獨尊、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然後直認不諱——這一種人,還算是可敬的(壞人)。不過大部份這種人,都以巧言令色、偷換概念的帶風向言論來掩飾自己的本性(中國共產黨就是其中典型)——這一種人,是可恨的。還有一種人,活了幾十個年頭,卻連最基本的是非價值觀都培養不了,聽聽這個覺得有道理,聽聽那個也覺得有道理,搖擺不定、霧裡看花,最後索性放棄辨認是非的能力——這一種人,是可悲的。

  最後,送上嚮導先生之前的一段粵語聲音導航,大家猜一猜,嚮導先生形容的,是哪一種人?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3155086 

  (原文來自2021年7月Patreon文章)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會員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 

  Mewe: https://mewe.com/p/lax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