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Patreon有一篇文章《【債券評析】投資級別的浮息ETD》,介紹了好幾檔浮動息率的ETD與債券,有一位會員在底下留言,他的大意是,如果投資於某檔低於淨值的浮息CEF,由於「該基金尋求通過投資於可調整利率高級貸款和其他債務工具的投資組合來實現高水平的當期收入,至少 80% 的管理資產將由可調利率貸款組成」(大意),雖然要繳30%稅,但看起來比較安心。
這位會員說的CEF,也許是Nuveen Floating Rate Income (JFR),也許是另一檔,那不重要,因為不管那是甚麼,我都不假思索地立即回復:「他們(指CEF)買甚麼,怎麼買,甚麼時候買,槓桿多少,不知道也控制不了,就是一個黑盒,怎麼會比較安心?就因他們會吹?投資,要自己掌握,千萬別太相信所謂專業,有能力就盡量避免假手於人。」
會員表示,資訊來自CEF Connect,可能是自己對Property/CasualtyInsurance 與 Major Banks的行業比較不安心,也因為自己最近一直在研究某行業公司財報,總是感覺不大懂,才有買CEF較安心的感受。
今天就來聊聊這種常見的投資心理,更精確來說,是心理障礙。
投資可以安心嗎?
首先,我不相信有太多人可以完全看懂企業財報,尤其是金融和保險這種行業,其複雜性是專業會計師也難以掌握的。
好,就算你看的是業務簡單的企業財報,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多少散戶可以消費大量時間去研究財報?又有多少散戶有興趣深入研究那些枯燥的數字?
好,就算你真的看懂了財報而且研究透徹,財報內的資訊,一定反映了全部的事實嗎?會不會有些東西,被一些人以財技隱藏了起來?或乾脆作假?
坦白說,除非你就是那家公司的老闆或會計總監,否則幾乎沒有一個散戶可以對一家企業了解透徹的,何況你要研究的可不止一家企業,你的組合可能包括了數十家公司。
大部份時候,我們投資都是靠估計、預測,說白了就是靠「猜」,以有限的資訊、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認知,去猜公司將來的營運、未來的狀況。但事實是,企業的未來,公司老闆自己也是在猜,大家的分別只是猜中的概率不同而已。
投資公司債券和公司股票有很大分別,分別在於,前者在猜公司會否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違約倒閉,後者在猜公司未來在一段時間內的成長率;前者猜中的難度低一些,後者猜中的難度非常高;前者只需要對公司大致了解,後者很需要對公司深入研究。
有人說,對公司研究得深,有助提高勝率——這在理論上沒錯。
但是記住,這是理論。
只要我們有一點點實戰經驗,都會知道我們如何深入研究一家公司,也有一個極限。這源於80/20規則——我們只需要使用20%的精力,就可以了解到公司80%概況,但如想了解剩下的20%具體情況,我們要用上超過80%精力。
然後,你消耗了所有精力在一家公司上,並不保證一定會贏錢,因為這世界沒有甚麼東西是有保證的,尤其是在投資市場。行業板塊的一個翻轉,或公司CEO突然發神經要將所有資金拿來做火箭,你之前所有研究都會白費。
投資就是概率遊戲,但概率永遠不可能達到100%,你永遠不可能100%安心。
如果你是投資債券的投資者,卻用上大量時間精力去研究一家公司,天天苦苦思索計算,季季追看財報,實際上根本參與不到公司的成長,這其實是資源錯配。
多花80%的時間去研究一家企業的營運,將公司成長的預測勝率從80%提升到85%,然後去買債券,有意思嗎?這就是在用投資股票的角度去投資債券。
你不如將這80%時間拿去多認識4家公司,從而分散風險,更具CP值。
研究再深,終歸也是概率的計算,所以只要是投資,就有風險,就會不安心。
投資不安心,才是常態。
我們最多做到的,是將風險控制到使自己的不安心程度,處於一個有足夠警覺、但又不致於影響日常生活的狀態——即「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
因為,投資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心理治療。
逃避才是最危險
如果你說,不對,我現在做投資,就很安心——那糟糕了,代表你正在忽視風險,遲早會被市場教訓。
散戶最常見的誤解,就是那位會員所認知的,以為可以將投資風險外判,從而令自己安心。
他們會想,我看不懂財報,但那些專家看得懂。我交一點管理費,將投資交給他們,我少賺一點,換來安心,有甚麼不妥?
極為不妥!
這是以消費的角度去看待投資,將投資行為當成消費行為了。不客氣地說,這樣想的人,是不帶腦袋,完全不懂投資的本質!
我們的消費行為,例如,到餐廳吃個飯,我們付出金錢,得到了烹調好的食物,通常付出的金額愈高,食物的質素愈高(或環境愈好)。我們不用理會廚師如何烹調,大家就是等價交換。
可是,投資不是等價交換,我們不可能交一點管理費,就去買下投資風險的。
你以為你付出昂貴的管理費,對方答應給你的回報率比較低,就表示很安全?
你以為對方名牌大學畢業,有很嚇人的背景,很深的經驗,很高大上的頭銜,租下香港中環IFC一整層做辦公室,就一定比你專業?
你以為對方很懂得Presentation,用很漂亮的話,將投資目標宣傳為「實現低風險高水平的當期收入」,就做得到?
不是的,你要知道華爾街是甚麼地方,對方愈是說得漂亮,愈代表他在忽悠你。
投資風險,不是你交出多少管理費決定的,也不是基金標榜回報率多少決定的,更不是基金吹噓自己有多厲害決定的,而是基金最後投資了甚麼而決定的。
我知道,人的天性就是逃避,既想得到回報,又不想負上風險,就想用消費的方法將風險買下。
但是,投資和消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你以為將風險轉嫁了,事實上風險反而是增加了,你只是閉上雙眼,不看、不想、不理,然後感覺很安心。
你今天的安心,只會換來明天的恐慌。
投資,就是不能依賴別人,不能!!
甚麼時候我們才可以買基金?
八成開放型股票基金,長期績效都是輸於市場平均水平(即股票ETF)。
剩下的兩成勝者,成員每年都會不同,因為,那大概率是運氣。
那麼,基金(或CEF)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嗎?也不是的。
在一些時候,你可以將一些投資交給別人代為處理,但前提是,你自己必須是主導,你必須知道人家在做甚麼,你只是在分拆一些不大重要、簡單的工作。
例子一,你想投資的資產,難以自行買到或流通量太低,但又適合放在投資組合內作配置,你可以利用CEF去投資,例如市政債券和高級貸款。
例子二,你正在學習階段,未熟悉直接投資原始產品,就先利用CEF作為代客泊車的工具,例如國債和公司債券。
如果你是例子二,時刻記住,那只是暫時的過渡性質,不能長期依賴。
長期依賴,你就會失去實戰的機會,不實戰,你看書再多、分析再厲害,你也只是零。沒有實戰的1在前面,你累積再多的零,也是白做工。
有人一定會抬槓說,我去弄清楚基金投的標的是甚麼、有甚麼風險、用甚麼策略、用了多少槓桿等等,這總可以安心了吧?可惜,大多數基金沒有那麼高的透明度,即使投資組合有透明度,投資策略也一定沒有。
大多數基金,總有你看不懂的東西,如果你完全看得懂,那你不如自己來。
為何不自己來?
抬槓的人又會辯解說,不對呀,我自己投資股票,總是很快輸得精光,反而投資股票基金,成績沒那麼差。
那是因為,你的路走錯了。
你投資的成績輸給主動基金,最大可能不是你的技術不如基金經理,而是你的心態不行。你擺脫不了散戶普遍的投資心態:偏執判斷、過度自信、從眾心理、損失規避......(詳見《投資心態 - 論散戶的不理性行為》)
股票基金能贏你,不是因為他們比你專業,只是因為他們不是在用自己的錢。
但饒是如此,大多數股票基金長期表現還是輸給大盤指數,那幾乎代表了普遍股票基金最後的成績,並不如你閉上眼睛亂買,或猴子投飛鏢。
因此,如果你明知道自己投資股票擺脫不了散戶心理,明知道自己勝不了大盤指數,應該做的,是去買股票ETF,爭取平均表現,而不是去買更差勁的股票基金。
與股票基金/CEF不同,不少債券CEF過往的表現,卻可以跑贏債券ETF, 那是為何?
因為就算是買垃圾債,贏面也是8成,一般情況下,所有人都可以跑贏債券ETF(詳情參看《為何我不選擇債券ETF?》)。
你買入十幾檔投資級別的債券/ETD/優先股,分散在不同行業和年期,目標每年回報5-6%——這幾乎是必贏的,也沒甚麼難度。如果你想追求較高的回報率,那就適量配置高收益債券、REITs等其他標的。
重點是,你很清楚你買的是甚麼,風險的程度有多高。
這就是懶系投資的精髓之一,以最低的資源,達致最高的勝率。
但是你說,你不要,你偏要投在一檔債券CEF上,因為那代表一次過投資上千檔債券,分散程度更佳,而且股息率還超過10%。
後果很可能是,基金或為了吸引眼球、或為了維持高息率、或為了證明自己有在做事、或就是想上下其手謀取私利,然後用上了高槓桿,投資了一堆你完全看不懂的衍生產品,拿你的本金配還給你,還用不同的財技隱瞞ROC……結果基金淨值一直跌、一直跌,你卻根本不知道在跌甚麼,也不知道風險從哪裡來。
是的,人家確實很專業,很專業地在忽悠你這棵韭菜。
投資,一定是愈簡單,愈美麗。
你又可能辯解說,不對呀,一些基金過往的表現很好呀。
你要堅持這麼槓,請自便。不過要記住,基金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表現,我現在聊的是風險,大多數情況下,愈遠離原始產品的資產,風險愈高。
不要再將投資當消費!
(節錄自Patreon文章)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網友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