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博傻遊戲

  早在2月初,我寫下了一篇《人工智能體驗之旅:從文字、圖像至影片》,分享自己在AI方面的初步探討,也利用AI拍了三段短片。最後一段短片甚至創造了一個虛擬人物作主持,又未看過的朋友可以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laxinvest/videos 


  在拍了三段短片後,我發現自己對拍片和剪輯實在沒甚麼興趣,也就停了下來,對AI的探討也隨之停止了。


  事實上,之後AI發展一發不可收拾,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幾個月就面目全非。在數月內,微軟各級產品AI化了、Bing可以創作文章和繪圖了、Google的Bard正式推出了、百度的文心一言也推出了、Adobe圖像軟件全方位加入了AI、AI詐騙和AI相片開始泛濫……更別提各式各樣不斷出現的無數新開源AI模型,全方位地讓你感受到AI時代的到來。

  這為更多人帶來了焦慮,幾乎所有人都出現了「AI錯失恐懼症」,但對一般人來說,要天天緊緊跟隨AI潮流,又頗有「以無涯隨有涯」之感。


  面對AI帶來的焦慮,也許我們需要一些自我修養,包括:


  1. AI是你的個人助理,不是老闆,不必事事跟隨,反受牽制;

  2. 現在AI生產答案的速度已是以秒計算,我們要培養的,是問問題的能力;

  3. 問問題的能力,是先了解問題,然後切分問題,才能對AI作出有意義的提示;

  4. 有些AI要求特定的Syntax,那並不重要,只是一個中介技術,死記Syntax只會增加你的焦慮,日後複雜的Syntax會內建;

  5. 討論AI技術的限制並無意義,技術迭代下很多東西很快可以做到,例如現在AI的中文寫作創力有限,我最多只能拿來作一些文字的重寫和修飾,所有論點架構還是要自己來,但我不會知道甚麼時候AI可以補足這方面;

  6. 辨讀資訊的能力和素養將是未來的核心技能,AI的發展,勢必造就大量的假訊息和垃圾訊息(現在我臉書的詐騙垃圾留言每天已是數以百計),日後被詐騙的容易度是過去的百倍;

  7. 基本的自我學習能力比過去更需要,沒有基本學力是不懂問問題的;

  8. 一般的辦公室文書工作,例如白領工作,現在是最受AI影響的工種;

  9. 在AI面前,我們的角色應該是老闆,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規劃和路線,然後將執行工作交給AI;

  10. 面對AI,不大可能躺平,我們只能接受AI時代已經到來,然後放開心胸,擁抱變化,接受甚麼事都有可能。


  以上只是心理層面,在投資層面,又是另一回事了。



幾個月前的看法


  以下數段文字,是我在今年1-2月寫下的,當時AI的投資熱潮尚未正式大爆發。最終這些初稿沒有成文,只在投資組合2月結文章文末引用了一些,因為我發現自己的認識遠遠不夠班。現在看回來,短短數月很多東西已經實現,也很多東西已經過時,不要介意我在這裡拿出來獻醜:


  最近的AI概念,Google算是遇上了最大的危機,處境很是不妙。首先,我相信論以AI的技術和成熟度,Google的Bard不在Open AI之下,而AI結合傳統搜尋引擎,強強聯手大概率成為新的搜尋趨勢,接下來就是Microsoft的「chatGPT + Bing」與 Google的「Bard + Google」之爭了。


  問題是,數字廣告收入佔了Google總收入的超過8成,其中又以Google搜尋廣告為重,現在,Google由原本市場率93%的搜尋引擎寡頭壟斷地位,一夜之間重回起點,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無論最後是勝是敗,只怕對其營收都是致命性的打擊。


  更糟的是,當Google面對史無前例的挑戰時,表現得驚慌失措、進退失據,竟犯下了低級錯誤,令Microsoft更佔先機。


  對Microsoft來說,搜尋引擎原本就不是主業,藉AI技術捆綁自家的Bing,根本是想徹底擊潰Google。日後進化版的ChatGPT再結合Microsoft的Office,正式進入所有文書處理,試問還有誰人能敵?


  但是,不管Microsoft和Google誰勝誰敗,挖金礦的不一定能賺錢,賣鏟子的一定賺錢。隨著AI爆發式增長,算力需求幾乎無窮無盡,據研究數據,用於AI訓練的算力增長符合摩爾定律,即大約每20個月翻一番,但深度學習的出現加速了性能的擴展,AI訓練的算力大約每6個月翻一番,而大規模模型出現,更讓訓練算力達到原來的10到100倍。


  由於AI的計算涉及較多的矩陣或向量的乘法與加法,專用性高,不適合用普通CPU進行計算,主要用GPU和專用晶元進行運算。那就很明顯,諸如NVIDIA、AMD、台積電這些GPU或高階晶片製造商將成為最大的直接得益者。


  就以NVIDIA來說,之前我對這家公司相當反感,感覺它的高市盈率(本益比)就是建基在虛擬貨幣、元宇宙、NFT等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潮流概念之上。但ChatGPT的橫空出世,幾乎可視為人類科技的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NVIDIA、台積電這類公司的價值亦需要重新評估(雖然現在NVIDIA的過百倍市盈率還是令人不敢恭維)。



AI熱潮是2000年的翻版?


  最近,Rosenberg Research 經濟學家兼策略師 David Rosenberg與瑞銀分析師同時表示,在人工智慧狂潮的帶動下,美股反彈將像網際網路泡沫時代一樣稍縱即逝。他們稱,美股的 AI 熱潮看起來就像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的縮影。


  個人意見,現在的AI熱潮,表面看都是短期資金過度集中的非理性漲幅,但整體而言,現在和2000年網路泡沫末期的情況還是有很大差異,例如:


  1. 2000年末期網際網路泡沫的瘋狂行情,是好壞股皆漲;現在的AI熱潮,暫時還主要是以NVIDIA、APPLE、Microsoft、TSM、ASML等科技巨頭為主;

  2. 2000年的網際網路,仍無法帶給企業實際營運貢獻;現在的AI已從題材轉為能實際帶給企業貢獻,這由NVIDIA的財報可以見到;

  3. 2000年的網際網路技術才剛起步,終端應用和需求尚未出現;現在的AI配合成熟的網路環境,生成式AI各種應用正遍地開花。


  所以,這次的AI熱潮就算最後真的走上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的老路,現在似乎也只像是當年泡沫的前期。無可否認,現在一些股票的短期漲幅過大、估值也過高,但整體而言,泡沫似乎是方興未艾。


  那麼我們是應該全心投入進去,參加這個狂歡派對?


  每當有朋友問我是否應該投資AI股時,我都會問一個問題:


  「為何你現在才想到要投資AI股票?」


  生成式AI的熱潮由去年11月開始,但這一波的AI投資狂熱,是今年5月才算正式啟動。無可否認,確實有一些投資者,在事前或事後看到了AI的前景,並以此計算出某股票的合理價值。但是,現在才想要投資AI股的,大多不是這種人。


  例如,你有能力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嗎?


  1. AI技術的發展速度和潛力,以及其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為何;

  2. AI相關公司和產品的真實價值和競爭力,以及其能否創造持續的利潤和增長;

  3. 投資者對AI市場的預期和心理,以及你是否能夠理性地評估風險和回報。

  

  以上問題,不僅要有能力回答,還要有能力量化。


  不要照搬其他人或專家的答案,誠實地問自己,能,或不能?


  有些人,是基於相信一些專家的分析,或傳媒的風向,以為自己懂了,其實他並不是真的懂。


  如果不懂,實質上他參加的,就是一個博傻遊戲。



甚麼是博傻遊戲?


  「博傻遊戲」是一種有趣的投機策略,它基於「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這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有趣的事實:人們在資本市場上買賣時,並不在乎資產的真實價值,而是期待找到一個更大的傻瓜,以更高的價格買走這個資產。所以,在博傻遊戲中,關鍵就是要確保自己不是最大的傻瓜。


  博傻遊戲,說穿了就是投機行為,這種「傻瓜贏傻瓜」的策略在股市中被廣泛應用,你可以高價買進股票,等待行情上漲時賣出,這樣就能賺取差價。畢竟,只要你不是最後一個接手的人,你就能獲利。當然,如果沒有更大的傻瓜來接手,你可能會成為最後一個傻瓜。


  那麼,現在的AI投資熱潮是博傻遊戲嗎?


  這問題並無意義。


  如果你擁有自己的投資系統,經過系統性的研究,計算出自己相信的股票真正價值和增長性,進階者再輔以技術指標作為出入市指引,那麼,在任何市況下你都可以算是在投資。


  或者,你看好長遠科技的未來發展,以一籃子ETF形式作被動投資,將其作為投資組合配置的一部份,並定時監察與作出重新平衡(rebalance),那麼,你也可以算是在投資。


  否則,任何市況下,你都是在參與博傻遊戲,無論是基於錯失恐懼症,或是聽信傳媒與專家的推介。


  參加博傻遊戲沒關係,有關係的是,你必須知道自己在參加博傻遊戲,和投資是有分別的。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做傻子不可怕,做最後一個傻子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傻子自己還不知道,下次還繼續做,不斷做。


  為何你必須知道辨別自己是否在參與博傻遊戲?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


  「博傻值得大額投入嗎?」


  「博傻如果輸了,帳面損失有可能以時間回補嗎?」


  「我經受得起多少不可逆轉的損失?」


  「我怎麼能確保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傻子?」


  「這次就算贏了,下次呢?」


  「我每次都可以全身而退嗎?」


  ......


  我們可以在能力範圍下適度參與博傻遊戲,安慰自己內心潛在的FOMO情緒,前提是,我們明白,音樂椅遊戲,並不是一種能長遠持續的投資策略。


  (節錄自Patreon文章)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網友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