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債券信用風險評估法

  有網友曾詢問過為何沒有了今年第一季的投資組合檢討,其實定期的投資組合檢討是最容易寫的,只要將手頭組合公開出來,略為補充一下這一季新增或刪減組合成員的原因即可(而且我每季都不會有太多買賣,組合成員大部份維持不變),基本上半小時內可完成一篇。而同時投資組合檢討也是最受歡迎的,每次一發佈立即刺激瀏覽量大增,真的可謂「慳水慳力」。
  但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暫停一次。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網友太過聚焦於組合本身,間接鼓勵盲抄功課而妄顧風險的風氣。此外,極少部份人竟私下找我責難也是原因之一,例如曾有人質問我為何投資S7OU這種公司。說到底,我的組合是衡量過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為自己成立的,沒有責任向任何人交待吧。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台中生活分享-續篇(一)

  最近一兩年,不知為甚麼身邊又多了不少香港朋友嚷著要移民台灣,向我查詢移民資料。
  其實,香港人移民台灣近十年來都有增長趨勢,是港人退休生活的選擇。但第一波真正的熱潮,是從2015年開始。那是佔中運動之後,對香港政治環境首先絕望的一些香港人,開始陸續移民過來。可是一兩年後,有決斷力、能坐言起行、又有能力的港人,大概已移了七七八八,移民台灣的熱潮好像稍為冷卻了一點。

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

財務自由的計算


  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可以說是近幾年最炙手可熱的話題。最簡單的財務自由定義,就是所持資產所產生的被動收入(或稱被動現金流),高於每月所需生活費,使一個人或家庭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有些言論對財務自由頗有微言,認為鼓勵急功近利、不事生產、養懶人等等。對我而言,財務自由絕不等於退休,更不是生活的目標,而是一種可以更好地選擇自己生活的財政狀態。財務自由的狀態,其實是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回歸初心,去追求真正的夢想。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蛙系呆丸郎


  新年伊始,終於拿到了台灣國民身份證與台灣護照,正式成為井底蛙系的「呆丸郎」一份子。
  上圖是我至今持有的三本有效護照,由左至右,分別是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香港特區護照、與中華民國護照。BNO護照是九七年「被回歸」前的香港人所獨有,沒有英國居留權,最多只能算是旅行護照,但在境外出事仍可向當地英國領事館求助,在歐盟國家也有較長的逗留時間;香港特區護照則是現在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所持有,155個國家免簽證或落地簽證(BNO與台灣護照的免簽/落地簽國家數目分別為189與160,強國則是68)。我想除了特工外,像我們這些「舊香港人」這樣,因特殊的時代變遷與政治環境變化,竟同時持有多本有效護照,應該很難找到其他例子吧。不知這應該稱為「三朝元老」,還是「三姓家奴」?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IB組合2018全年結

  2018年IB組合的表現有點慘不忍睹,主要是加息與美股大調整的雙重衝擊,幾乎所有持倉的價格都見紅,尤其是較長期債券與優先股影響尤大。這些日子我有更重要十倍的事要處理,延至現在才匆匆進行一次簡單年結,避免被人誤會我像一些財演類Blogger那樣,只懂報喜不會報憂。

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請繫好你的安全帶


  平安夜,美股繼續不平安,道瓊斯指數終於跌穿二萬二千點,優先股與債券當然都不能倖免。有不少網友曾電郵或留言詢問應對策略,其實之前在文章中也說過,近來市場挑戰多、波幅大,持盈保泰為上。
  美國始終是世界經濟領頭羊,美股刮風暴,全世界股市都不會好過。現在的勢頭,無論美股、港股、台股、房地產或公司債,似乎都準備進入長熊市。即使是避險類資產的黃金,由於加息週期持續,也不見得會很好(除非打仗吧)。剩下的,可能國債或投資級公司短債會穩定些吧。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另類投資 –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

  大家都聽過創投公司、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或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基金,這些基金為初創企業或有財務困難的中小型企業,以融資、股權、債務或其他混合金融工具為企業提供資金,從中獲取高收益。
  在一般人心目中,這些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基金都是封閉的,除少數專業投資者(流動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外,一般人並不能參加。但在美股市場,幾乎甚麼類型的投資都能找到,包括這類私募投資公司,所以其實我們可以在美股市場參與。這類上市的私募投資公司,統稱為商業發展公司(Business Development Company, 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