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曾詢問過為何沒有了今年第一季的投資組合檢討,其實定期的投資組合檢討是最容易寫的,只要將手頭組合公開出來,略為補充一下這一季新增或刪減組合成員的原因即可(而且我每季都不會有太多買賣,組合成員大部份維持不變),基本上半小時內可完成一篇。而同時投資組合檢討也是最受歡迎的,每次一發佈立即刺激瀏覽量大增,真的可謂「慳水慳力」。
但思量再三,還是決定暫停一次。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網友太過聚焦於組合本身,間接鼓勵盲抄功課而妄顧風險的風氣。此外,極少部份人竟私下找我責難也是原因之一,例如曾有人質問我為何投資S7OU這種公司。說到底,我的組合是衡量過自己可以承擔的風險,為自己成立的,沒有責任向任何人交待吧。
投資直債,主要有利率、匯率與信用三大風險。現在美國停止加息,利率風險有所下降;如果在香港生活,由於港幣與美元掛鈎,投資美元計價的美債也無甚匯率風險;剩下的,只有最重要的公司違約引致的信用風險。有一些很有心的網友,長篇大論地留言提醒我留意公司倒閉風險,他們說的都對,也表現出對非投資級別公司(或較低級的投資級別公司)的缺點有全面認識。但是,我發現大部份人在投資債券上,還是習慣性以投資股票的眼光去分析。
投資股票時,我們追求的是「營運有效率、有增長的好公司」,以期分享其成長;但在債券領域,我們追求的是「盡量高回報,只要到期前不要倒閉或違約的公司」。例如General Electric Co. (GE),我也知道「已經大變質,早已不是當年製造業翹楚嗰間了!否則股價唔會跌完又跌。佢盤數可能大有問題,畀SEC調查……」(這是順手拈來的留言,並不是針對這位留下高質素留言的網友)。還有JP Penney Corp Inc. (JCP),全世界都知道該公司營運差、負債高、零售百貨公司前景不明。可以這樣說,這些非投資級別公司(或較低級投資級別公司)的債券,可以給出較高的孳息率,一定有其原因,所謂回報與風險,在投資領域往往是一體兩面。
投資股票,可以避開這類公司,尋找看似毫無缺陷與風險的公司(盡管我很懷疑世界上有否這種公司存在,有的話其價格是否還值)。但債券呢?尋找好像毫無破綻的公司,然後接受可能與廿年美國國債差不多的孳息率?那為何不直接投資美國國債?有人說,那可以等待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再低價購入好公司的債券呀。但別忘記,市場系統性風險增加時,大部份公司債券的信用風險也一樣隨之增加,到時,所謂「好公司債券」,只怕又不符合閣下的無風險定義了。
通常提出風險質詢的人,提出問題後,就此打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把公開的風險拿出來重念一遍,把它放大,根本不算什麼研究。只要是投資,就伴隨著風險,重點應是這樣的風險,配上這些多一些的孳息率是否值得。例如GE與JCP公司債券,全世界都知道公司有未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承擔兩年內該公司倒閉機會的風險所賺取的孳息率,對比無風險性質的美國國債孳息率,是否值得?有否能力承擔?應佔組合比率多少?這才是正確的考慮方向。
其實我最不明白的是,愈喜歡提出風險因素的人,愈會聚焦於風險因素本身,卻從來不去做風險的評估量化。風險不可怕,不去評估量化風險水平才可怕。而評估量化風險,不是列出風險因素就算,否則對著一大堆悲觀可能性,只會淪於自己嚇自己,最後甚麼也做不了。地球太危險了,回火星去吧。
事實上每年評級機構都有大量分析關於公司違約的分析,我們先看看下圖:
這是穆迪機構對2002年至2018年不同投資級別公司違約率的統計。之前的文章已說過,只要債券組合有20-30隻,加上行業的分散,理論上就可以接近以上的統計數字。我們可以對照自己的債券組合,從而對自己承擔的平均違約風險得到大致的瞭解。例如組合平均投資級數為垃圾級Ba3,則過去一年違約率為1.36%,過去十年累積的違約率為23.69%。
以Ba3級一年違約率1.36%為例,假如組合收取7%的年孳息率、沒有槓桿,組合就有5.65%(7% - 1.36%)的純孳息率(這是假設倒霉到極點,違約的債券一毛錢本金都取不回來的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只是在選擇此20-30隻債券時,通過自己的分析,盡量將此1.36%違約率壓低。而不是像某網友,以低價投資了某接近破產的公司發行的Ca-C債券,結果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令後就嚷著投資債券太高風險,隨時違約云云,讓人哭笑不得。
或曰,這只是過去統計的平均數字,如果遇上系統性風險,公司債有相當關聯性的話,就有機會火燒連環船,不是「平均而言」的情況。那我們就要看看每年的歷史資料:
在1983至2018的36年間,表現最差的是2008或2009年金融風暴期間,投資級別債券的平均違約率為0.62%,非投資級別則為12.1%,Caa3以下級別則達至驚人的55.43%至63.81%。怎樣去判斷這些數字見人見智,但起碼我們可以對較差的經濟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估算,而不是談虎色變,卻根本不知道這隻老虎有多大多兇。當然,如果你硬要說2008-2009金融風暴不算最壞情形,將來的最壞情況還要再差十倍,我也不會與你強辯,但如果真有這樣的末日,應該有更重大的事情要擔憂吧,例如炮火戰亂逃命之類的。
還有一點不要忘記,債券違約一般不會Total Lost,以最常見的Senior Unsecured Bond為例,Recovery Rates統計如下:
基本上,不同年期的非投資級別債券違約後,本金償還價值平均都接近四成水平。計及償還價值,投資者的信用損失比率(Credit Loss Rates)統計如下:
如果沒有理解錯的話,上表就是說如果計及償還價值,非投資級別債券平均五年本金累積損失11.57%,每年大約2.3%。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每年的Credit Loss Rates的變化趨勢:
基本上,近幾年Credit Loss Rates都維持在低位。
但這裏有一個陷阱,但凡一間公司違約,一定不會無緣無故,出事前一定已有不少負面消息,或業績倒退、或錄得巨大虧損、或行業不景氣等等,在負面消息公佈後,評級機構一定第一時間將其評級降低。負面消息愈多,評級降得愈低。到公司真的違約了,其實公司的評級早已不是你當初買入的級別了。
所以,評級機構的評級只能作為參考,定期檢閱自己的組合內個別債券的基礎因素有否轉變是必要的。但怎樣去檢討組合是一回事,整體的風險評估是另一回事,這還是要靠評級機構的統計。在債券評級變動的趨勢方面,下圖統計的了2018年債券評級的變化:
在2018年,獲得升級的債券總體數目超過了降級數目。
總結
風險與回報是一體兩面,我從未說過自己組合低風險,只是風險水平通常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高收益債券(另一名稱為垃圾債券)當然一定有其風險,否則不可能有其高收益,重要的是認識其風險所在及衡量自己能力。
以債券的信用風險來說,除了王道的資產配置外,評估以往不同的投資環境對投資組合回報產生的影響,再以自己的實力,通過選債與定期檢討的過程,爭取低於平均值的違約率與高於平均值的違約償還率,從而獲取高於平均值的純回報率,這才是正視與應對風險的態度。
在分析公司與財報方面,我沒有甚麼獨到之秘。而即使是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同一間公司,不同人都可能有不同結論,甚至同一份財報,不同的人看也有不同結論。投資並沒有甚麼絕對的公式與道理,只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並承擔自己可以負擔的風險就可以了。
坦白說,我不是實力派、價值派或數字派,最多只是懶惰派,我有時甚至認為投資有一點點藝術成份,凡事計得太盡,緣份勢必早盡。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寫這篇自己寫完都有點頭痛的「潤」數字文章,而不去寫省時省力又最受歡迎的個人投資組合呢?因為如果大家想「抄考」功課,沒有風中追風,還有很多更好的地盤可以抄,可以去皮老闆的地盤、魔術師的地盤、甚至著名ETF的持股(例如JNK、HYG)等等。但不懂評估風險與自身承受能力而去抄功課,就會陷自己於危險之地。雖然這不是被抄功課者的責任,也不是我樂於見到的。因此,下一次的組合半年結,還要不要寫,我仍在考慮。
另一極端,就是極度重視風險的投資者。但很奇怪,大部份滿口風險因素的人,只是習慣性地一昧將風險因素列出,卻又不去做量化風險的工作,風險愈說愈多,但對組合實際有多大影響卻不甚了了。以債券違約的風險來舉例,評級機構(無論是穆迪還是S&P)每年有大量現成的統計研究,只要利用關鍵詞請教一下Google大神,統計報告幾乎是唾手可得,卻又好像很少人這樣做。我只希望這篇粗淺的文章能提醒一下大家,不管是抄功課還是設立組合,先要懂得評估量化風險,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疑!
回覆刪除難道我是頭香!
蔡醫師,您確是頭香!凌晨出文,想不到您還未睡,是在工作嗎?
刪除小女兒還在鬧
刪除不想睡覺XD
真是辛苦爸爸了!
刪除風兄真是好文~~~
回覆刪除謝謝蔡醫師謬讚,我要多向您學習呢。
刪除看完這篇後
刪除就照著風兄的人標的投資即可
省了好多功 XD
哈
蔡醫師取笑了,不過我知道好多人都是您的鐵粉,天天在等您的推介呢,包括我,哈哈。
刪除又唸到風兄一篇好文章
回覆刪除OC
謝OC兄支持!
刪除搶不到頭位
回覆刪除這麼晚還未睡上網看文章,已值一讚。
刪除//魔術師的地盤
回覆刪除喂喂,我不是財博喎!要抄功課可以去捭偶像博客 and friends,佢地出咗好多書,搞咗好多seminars 同投資班,仲不時上電視添。又或者搵乜sir、飛哥都得!佢地先係專業呀!
//「抄考」功課
//極少部份人竟私下找我責難也是原因之一
有一種說法,是我抄你功課等於俾面你,你作為被抄者應該感謝我嘅賞識。這種奇怪的邏輯,我真是接受不了:難道甲D乙LM,乙反而要感激甲覺得阿乙娘親風韻猶存嗎?
//大部份滿口風險因素的人,只是習慣性地一昧將風險因素列出,卻又不去做量化風險的工作,風險愈說愈多,但對組合實際有多大影響卻不甚了了
要量化,就先要做 research,然後做 analysis,沒研究就沒發言權。我一向話港豬只喜歡吹水扮勁,最唔想學的就是硬知識硬功夫(因為時間、心力、興趣、天資缺一不可);既然「我數學唔好」永遠都係一個 valid 的藉口,當然就極少人會以做 quantative analysis 了。你睇下侃侃而談、講心法的財博受歡迎,還是講分析邏輯論證的財博能存活,便可知一二了。
酸
刪除魔兄,咁夜仲未瞓嘅?
刪除//要抄功課可以去捭偶像博客 and friends,佢地出咗好多書,搞咗好多seminars 同投資班,仲不時上電視添。又或者搵乜sir、飛哥都得!佢地先係專業呀!
但呢班人總係鍾意左遮右掩,一係講廢話,一係普通料當係寶又飛機又大炮咁,真要抄佢地功課要科水㗎!邊有去你地盤咁無遮無掩任抄咁過癮。
//有一種說法,是我抄你功課等於俾面你,你作為被抄者應該感謝我嘅賞識。
我反而覺得香港人習慣功利去看每樣事物,俾人抄功課者一定有著數,邊有人無私分享咁傻呀! 所以我抄你功課,係俾著數你。自私的人,以己度人,會覺得全世界都係自私的。
//要量化,就先要做 research,然後做 analysis,沒研究就沒發言權。我一向話港豬只喜歡吹水扮勁,最唔想學的就是硬知識硬功夫(因為時間、心力、興趣、天資缺一不可)。
嗱嗱,我自首先,我都係想偷懶嘅港豬之一,對研究數字無興趣無天資。但玩得投資,逼於無奈基本功課都不能不做,凡事等價交換,邊有不勞而獲的事。
公平啲講句, 捭偶像博客啲friends(留意唔係「and friends」), 有啲都係識research 有真功夫的;有些就半桶水,有啲啱有啲唔啱. 其實我覺得concept 啱就最緊要, 一時有某幾個cases判斷失誤不足為奇, 最重要係作為收費導師/KOL/博客, 不應將錯誤訊息灌輸給學員和粉絲們.
刪除//香港人習慣功利去看每樣事物,俾人抄功課者一定有著數,邊有人無私分享咁傻呀!
乜sir 都有時俾啲數字出來的, 小學雞textbook knowledge 好難錯; 但佢都會加句類似咁嘅嘢:「呢啲嘢會在收費班中教, 知識是有價值的. 你見網上有人免費分享, 我只能敬佩佢地嘅人品.」
以陰謀論看人不是不可以, 凡事抱懷疑態度也不是不可以(例如「坊間D人話REIT好多財技的,不能信的」), 但總要將人家可能會有甚麼陰謀、甚麼財技講出來才對吧?
但係咁多年來, 又貪又蠢的港豬們都係信奉當年珊潺嗰句:,「『聽人講』,養大一個小孩要400萬...」凡事聽人講,唔怪得我城騙案無人無之喇!
魔兄,不大肯定你說的偶像博客是誰,我主要針對乜Sir,佢唔係無料扮四條,而係四圍抄襲然後當成是自己的寶藏,小小嘢都左遮右掩來揾食。
刪除至於一方面凡事陰謀論卻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又盲目信奉所謂權威,倒真的十分常見。
我一向抄早月, 風兄同埋魔術師D組合架喎, 嬴輸自己預左, 嬴無得分俾你地, 輸又邊有得責怪
回覆刪除道理是這樣,但總有一些人天性姓賴,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定沒有責任。
刪除抱歉,我仍然是會抄功課的
刪除我抄魔術師多D
謝謝你們的分享
你懶惰,我比你更懶
不過抄完功課衰左都仲要怪人的話就正PK黎啦
好文章,支持風兄。
回覆刪除謝謝支持!
刪除風兄
回覆刪除對於果d輸打贏要的人,可以不理。
對於風兄,天路兄的多年無私指導,特别IB部操作,非常感谢。
謝謝支持。
刪除對無理的人是可以不理,但總會影響心情,就像一張白紙如有一個小黑點,黑點再小也特別礙眼。
可惜天路客最近已無乜 update 個 blog.
刪除是的,十分可惜。
刪除/以自己的實力
回覆刪除//通過定期檢討
不敗的魔術師//硬知識硬功夫(因為時間、心力、興趣、天資缺一不可)
//爭取低於平均值的違約率
(降低失敗率)
//高於平均值的違約償還率
(提高成功率)
//從而獲取高於平均值的純回報率
(這就是投資的藝術)
//坦白說,我不是實力派、價值派或數字派,最多只是懶惰派
(終極懶惰派:大智若愚、化繁為簡、舉重若輕、一代宗師)
竟用幾句話就總結了,哈哈。
刪除除了最後一句,謬讚了!
多謝風兄解說,
回覆刪除有冇 統計過數字是 如最近三年都有連續派股息的公司, 違約率是否會低一點???
這方面我倒沒有查究過,不如你去查一查,查到的話回來分享好嗎?
刪除「不懂評估風險與自身承受能力而去抄功課」,中箭,哈哈 :p
回覆刪除風兄此文倒是讓我想起不久前,對自己的組合做了個下跌情境的評估。
樓上,債券通常必然派息,連續三年能派息,與公司穩健程度的關聯性不算最大喔。風險因素主要不是能不能派息,而是為甚麼會影響他們違約,例如經濟環境,本身債務比例等等。
T
風兄我在研究和 實踐中, 有報告回來 留言!!
刪除T 君你好,
我指的是派股票利息而不是債券利息
那就更難辦了。股票派息本來就沒有固定,還要冒著市場波動。三年穩定分派不一定代表以後都會分派,除了業務穩定性,還有管理層風險,他不想派也奈不了何。如果你想看看陰謀論的話,周顯寫的書有不少例子。
刪除我猜穩定派息的股票,其實有很多主流的選擇能滿足你的條件。反而以你的條件開始挑,會挑到一堆不能穩定派息的物品。風兄主要投資的是債券跟Reits,你有空的話可以看看以往的post,理解他的觀點。
T
我想,40兄的意思是連續穩定派發股息的公司,是否代表公司有穩定收益,而且既然有能力穩定配發股息,其債券應該更穩當。因此,想說有否這方面的關聯研究。
刪除我敬待他的研究結果。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有冇 統計過數字是 如最近三年都有連續派股息的公司, 違約率是否會低一點???
刪除風兄, 不好意思, 我的「一招殺敵」又來了.
所謂「有冇 統計過數字是 如最近三年都有連續派股息的公司, 違約率是否會低一點???」本身就是一條有問題的問題,因為 by definition,債券利息是公司的 legal committment,而股息是任由企業管理層決定的,所以如果企業面臨經營困難,首先便是要削股息,但債息卻萬萬不能違約,否則會有破產之虞。
正如風兄所言,一間「正當經營」的公司,如果要淪落到債務違約,必然有一個過程,其中一項自不然就是取消派股息(價值大師推介的揸兜就試過停派股息)。既如此,則「近三年都有連續派股息」則邏輯上必定不成立。
以邏輯語言說,就是:
「不派股息」是債務違約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而不是「充分條件(sufficient condition)」
(例如巴郡、Facebook等都是不派股息的,但不等於他們會面臨債務違約的情況。)
所以,40君的問題,其實就是在問:
「有冇 統計過數字是最近三年都有連續派股息的公司,忽然宣佈破產倒閉,同時間股息沒有了,債息也沒有了。」
40君可以從這個問題開始找答案。如有不明白,愚見是付費給一眾開班大師、出書大師買帕上堂上座談會,必定有所得着。學乜sir話齋,知識不可能是免費的嘛 XD
//既然有能力穩定配發股息,其債券應該更穩當
以我自己持有(遠較風兄少)的債券組合(包括 Baby bond (即乜sir口中的「嬰債」))為例,10間發債企業中,有4間發債體(DELL, GNW, PEMEX, SBLK)是不派股息的。其中 GNW 和 SBLK 的債券比較短期(到期日為2020—22);PEMEX 雖然話去到 2048,但這是老墨的類國企;唯一比較長期(2038年到期),credit rating 也比較一般(Ba2/BB-)的是 DELL。
//債券通常必然派息,連續三年能派息,與公司穩健程度的關聯性不算最大喔。
//我猜穩定派息的股票,其實有很多主流的選擇能滿足你的條件。反而以你的條件開始挑,會挑到一堆不能穩定派息的物品。
如果T君是在回應回應40君的問題,得罪講句似乎不是很到位,建議閣下先要打好基本功。不懂的就要找名師學習,最緊要是要付費上堂啊!
伸延閱讀:
SEC > Office of Investor Education and Advocay > What Are Corporate Bonds?
https://www.sec.gov/files/ib_corporatebonds.pdf
魔兄高見,三年派息與穩定派息沒有必然因果關係,這點甚為正確。而風兄已經指出同情地理解,應該是指兩個概念有多少關聯性。我想指出的是,兩個概念重疊部分雖多,但問題就如魔兄所言,那是如何奠基論證的問題。滿足乙的條件,若40兄能說出多少概然地能滿足甲的條件,之後就可以作為參考,作為嘗試不無價值。
刪除魔兄思考清晰如貫,就算不講投資,如能開個邏輯101,我也肯定會付費上堂呢。
T
魔兄一招殺敵直中要害,哈哈,沒有補充了。
刪除如果魔兄開班,無論是投資還是還輯,我也想付費上堂:D
非常非常好的文章,世上實在太多光坐著害怕的人。 謝謝風兄用數據分析!
回覆刪除謝謝支持!
刪除想起國內有一則新聞,爸爸聽完電話忘了小女兒在車上,沒有送她上學,之後好像是送了車去俢理,最後女兒焗死在車上,他們夫婦説女兒沒上學,學校沒有第一時間通知他,所以要賠償他們的損失😥
回覆刪除台灣也有另一則,家長指責醫生沒有特別強調要定時服藥及復診,結果兒子因沒按時服藥而耳疾惡化,所以是醫療失誤要醫生賠償損失。
刪除風兄,
回覆刪除在地的文章,給個讚支持!
金巴斯
謝謝在地的支持!
刪除根據綠角的下面這篇文章所示,主動選債的基金在過去15年有68%以上績效落後於被動債券指數,請問風兄是如何相信您自己的主動選債方式擁有能夠領先於被動債券指數的績效?謝謝。
回覆刪除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8/08/spiva-scorecard-2017.html
1. 我不是基金。
刪除2. 我不用向自己收取管理費、認購費、表現費、宣傳費...
3. 我收到的債息不用交30%出去。
4. 幾年來我自己組合的績效,是否領先於ETF,我自己不清楚嗎?
綠角是我尊敬的一位博客,他的部落格我一向有追,請不要亂套他的理論,謝謝。
風兄的懶系投資法難道不算是主動投資策略?綠角的理論是主動投資策略在長時間多數都會輸給被動投資策略,因此想請教風兄如何確信您自己的主動投資策略在未來能夠持續贏過被動投資策略?是有回測過嗎?否則跟隨債券指數來配置債券不就好了?
刪除唉,直債與債券基金根本是兩樣不同的投資產品,雖然債券基金內裏也在買直債,但不等於債券,因為整體存續期自己無法掌控,也不提供到期還本的約定,某程度看來也就是波動較小的股票基金。
刪除在現金流投資領域,我們看的是現金流的效率與穩定性,不是績效。依照債券指數來配置又怎去控制Bond Ladder及派息頻率?不去控制這些又怎去獲取穩定的現金流?
不要將追求資產增值的思考方式放在現金流投資上,這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如果你有時間又有興趣,請先把我的文章全部看完再討論。
//幾年來我自己組合的績效,是否領先於ETF,我自己不清楚嗎?
我沒有回測的話,怎會說這句話?
風兄好 久沒回文發表一些想法
刪除指數ETF(雖然股票多)以及直債組合都是我資產配置的一環
多數風兄都已經提到了 像是interest不用繳30%等 簡單提幾個補充論點
1.
被動派的理論是主動派多數績效會跟不上指數績效
以這個論述來說 只有部分是對的 因為綠角指的"主動派"多是指主動基金mutual fund
主動基金NAV/交易手續跟散戶根本是不能比的
2.承1以直債組合長期持有來看
數季甚至數年再review一次即可 交易次數一定不如跟指數跑的被動一樣多
(每次權重調整 市場評等調整 都可能產生手續費)
甚至某些單一市場事件仍可有利可圖 公司贖回 財報...等
對於整包的債券ETF而言則是完全無感
3.
直債組合開槓桿方便
單以IB來說 10k USD以上即可開到兩倍 (SMA來說直債跟ETF哪個多我是沒有特別比較過)
自然ETF也可以開槓桿 不過沒有稅務優勢下開槓桿是否真的有利?
個人的想法 現金流投資最需要搞懂得就是槓桿跟倍率的概念
REIT估值 SMA算法 等無一不是跟現金流倍率/槓桿有關
如何評估風險後有效應用來達到去槓桿化才是重點
Jiok兄解釋得非常好,我沒有補充了,謝謝。
刪除風兄說得好,這就是我一直不在自己blog寫自己持貨的原因。
回覆刪除真可惜,我其實也想知道你的持貨內容:P
刪除風兄,人要多大的無知,才能對自己下的決定毫不負責。面對無知的人,最佳的方法是無視他。
回覆刪除成功者總會盤算好策略,計算好風險,然後出擊,無論最終對錯成敗,都會自我檢討,修正自己,等候再出擊的時機。失敗者卻總會怨天怨地怨人怨政府,卻沒有半刻認為最錯的其實是自己。
三兄,多謝開解。
刪除其實我們周圍都充滿了這種人,而性格決定命運,這種人通常都是失敗者,然後將失敗責任推給外界,自己絲毫沒有改進,然後再失敗、再推卸...惡性循環。
他們唯一得到的,可能是終其一生都心安理得地認為自己永遠沒有犯過錯吧。
感謝風兄的鴻文分享! 有哋人又要免費獲取知識,但同時又要懷疑又要鬧。真係唔駛理呢哋精神病患者呢🤣
回覆刪除不分享portfolio詳情也是好事呢,風兄對大家授漁已足夠,不用再給魚了。
多謝春花姐,確實不用去理會無聊人,只是有時心情不免受影響,自己修為還是不夠呢。
刪除至於漁,已授得七七八八了,領會多少就看各人修為,我也想拿別人的漁,哈哈。
投資組合吸睛但很快過期
回覆刪除理論及投資決定的考量卻是歷久常新
風兄這篇新文比過往的”組合更新”含金量更高,先bookmark起來,慢慢學習
謝謝支持,寫這種東西比組合更新辛苦多了。
刪除一向相信「沒有研究就沒有發言權」,風中兄的研究於己有益,公開分享更令讀者受益匪淺。多謝風中兄。
回覆刪除惟如風中兄所指,我深信絕大部分人是「愚蠢地以為有研究,卻相信自己有斷言權」。這種人害自己就算好,還要留言害人真是不要臉。
謝R兄百忙中留言。
刪除真的去研究量化是一項相當麻煩的事,我相信大部份人都是從平時的資訊,例如傳媒雜誌中得到的消息,或以前自己失敗過,就當成是已有了研究,然後就有了結論,例如那些苦口婆心勸人千萬不要用槓桿的人。其實他們未必想害人,甚至相反是想幫人,可惜很多時候以偏概全。
話說回來,我是否也在說自己?以為自己知道,其實只是片面...哈哈。
風兄,非常好的文章,不知造福了多少(準)退休者。
回覆刪除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凡事計得太盡,緣分勢必早盡」一句,深得我心。
我認為量化分析做到這個程度對退休者是恰好的。都不做量化分析怎能對自己投資組合的風險有個底,但是花再多時間心力建quantitative model,甚至把default correlations納入,或用債券市價derive default probability 與recovery rate, 究竟是用歷史數據,要能forward looking還大多是靠藝術成份 。
懶系投資,退休樂活才是正道啊!
謝謝豈兄。
刪除我不敢說自己在做量化分析,這個詞太沉重了,讓人聯想到量化投資,那是另一門極專業的投資法。我只是嘗試衡量自己正在承擔的風險,但你說得對,過去不代表未來,世事無常,難以完全計算,投資還是有藝術成份。
好文,支持。 小弟剛剛進入債券投資行業。選擇債券時候都好似股票一樣驗屍甘驗。但發現最低投資級別的公司盤數已經好差。如果買股票一定唔揀。但諗深一層,好公司有大把現金流,除非有重大收購或者公司有問題,否則做乜需要發行債券。就算種債都唔會甘種。就算真係發行因重大收購的債券,因爲公司評級高,所以利息一定低,而且市場會有溢價。 所以後來選擇的時候就變成現金流ok,還得起錢,唔好資不抵債個d。 即係只要佢倒閉但我都仲有得收返錢就可以投資。 但可惜一直不懂得計算組合風險。今晚見到呢篇真係解決jor我一個大問題。多謝曬...
回覆刪除多謝支持。
刪除不能說這篇可以解決計算組合風險的問題,真正去計算風險可以十分深入專業,這裏只是嘗試從最容易的其中一個角度去自我衡量,希望引導初學者有初步概念而已。
投資最怕就係無數可計,至於啱唔啱,有幾準就真系各家各法。呢個方法我覺得幾好。
刪除懶惰要精明,分散才安定!
回覆刪除好句,押埋韻:D
刪除Thanks for your 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