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財務自由和退休,人人情況不同,有人退休後才找到真正目標達成理想,卻也有人退休後因無所事事而情緒憂鬱,其分別在於退休前有否做好充足的準備和安排,包括心境、經濟、興趣、目標各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退休風險的認知與管理。
退休或自認為財務自由退下職場,失去主動收入的同時也就代表將面臨一系列新的風險。很多人以為退休風險只是指經濟上的風險,事實上不止經濟風險,還有健康、個人規劃、住房、配偶、家人、意外等各方面都有的挑戰。美國精算協會曾發表一份報告,研究如何管理退休後的風險(見Managing Post-Retirement Risks: Strategies for a Secure Retirement),藉這份報告的其中一些重點,這裡就聊聊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退休最直接面對的首先是經濟風險,其中又包括通貨膨脹(通脹)風險、利率風險和投資風險等等。
通脹風險
現時最普遍應對通脹風險的策略是4% Safe Withdrawal Rate,即每年提取生活費一次,第一年4%,之後每年提取的金額按通脹調整。計算上,假設通脹為3%,以這策略只需每年7%回報率,資產就可以維持到53年才花光,如增加至每年8%回報率,更可保證資產永遠花不完。
此策略的最大缺點是在高通脹時會失效,而現在我們就處於高通脹時期,令不少退休人仕憂心忡忡、坐立難安。
但其實我們回看歷史,通脹高於3%的時刻並不多,以下分別是是歐洲和美國歷年通脹率的走勢圖:
過去幾十年,平均通脹大約在2-3%之間。理財需要的是長遠的目光和不受短期氣氛影響的意志,有時通脹帶來的真正覆滅性風險並不在通脹本身,而是我們因短期的高通脹而作出的過度反應,例如因過度擔心而突然改變自己的投資風格,將資產轉為全攻型而追入市場熱點的「增長股」,這些心理衍生的風險,比實質通脹風險更可怕。
大部份人建議對抗通脹風險的策略,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適當的抗通脹資產,例如增長型股票。但是,這類資產價值在短期內有很大差異,某程度上是在以金融市場風險換取通脹風險。更重要的是,較高的風險和較高的回報並不是直接相關,不穩定的回報代表不可能提供絕對可靠的抗通脹保護。因此,增長型資產在退休組合中只宜佔一小部份,我的建議是在10%以內。
而與通脹真正掛鈎的資產,例如TIPS或隨通脹調整的年金計劃,是可以考慮納入投資組合內。
租金是通脹的一大部份,經常是通脹的源頭,所以自置物業對退休人仕來說是必需品。你可以不作任何投資,但一定要有自住房產,這不止是對沖通脹這麼簡單,萬一年老又逢投資失敗或有意外發生,自住房產就是最後防線(例如逆按揭、抵押貸款、大換小等等)。再說一次,自置物業是退休人仕的必需品!
REIT可以是投資組合的一部份,但不可能完全代替實質房產,領匯的供股事件已給很多人上了一課。
收租物業是一個可考慮選項,債、房、股可以是退休組合的三支腳柱,但也許並不適用於所有國家和地區。在一些地區,收租對很多退休人仕來說知易行難,除回報率的考慮外,有另一系列的風險,包括維修、空租期、租霸等等,容易淪為為租客打工。
如果你想依靠炒房來對抗通脹,結果可能更糟,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型態的房產價值變化可以很大,未必會如你所願隨通脹上升,同時房產的套現時間長、交易成本高,機動性相當弱。
我個人還是喜歡退休人仕的投資組合以固定收益資產與穩定收益資產為主,增長型資產與REITs類資產為輔,另加自住物業與TIPS類資產。
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和通脹風險有一點關係,較低的利率往往意味著較低的通脹。但低利率又代表較低的利息收入,可能影響退休人仕的生活。
減低利率風險的方法,是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長期債券以鎖定利率,同時增加浮息利率資產的比重。其餘中短期債券資產,可使用「債券梯」(Bond Ladder)策略去平緩利率波動。有些人喜歡投資高股息股票,雖然這類標的也是較少受低利率影響,但另方面會帶來較高市場價格風險,與及派息的不確定性。
進階的投資者,如果懂得在低利率時代適當使用槓桿增加回報,也是對抗利率風險的一大利器。
投資風險
這裡的投資風險,指的是金融市場的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這是很多退休人仕跨不過去的坎。
退休人仕的投資組合中可能包括債券、股票、基金、ETF、期權等等,如果股票類資產比較多,在極長期表現來看可能提供較高回報,但短期由於經濟和股市的波動,資產帳面價值會大幅波動,從而導致退休人仕想從投資組合中提取收入時遭遇到「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of Return Risk, SRR)。
所謂「報酬順序風險」,簡單來說就是被迫在價格不佳時將資產變賣,大大減損了未來收入的潛力。
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主動收入,股市債市大幅下跌不但不需沽資產,還可以用每月的儲蓄去逢低買進,但退休人仕就沒有這種能力,相反是要賣出變現來過日子。危機在於,在市場下跌和你需要金錢過日子的兩方夾擊下,你的投資組合價格將大幅下降,而且恐怕再也無法復原,進而使得你以後的退休生活都得節儉度日甚至要重出江湖!
這其實沒有完美解決的方法,減低投資風險的方法不外乎是分散投資,與及定期再平衡。其中以固定收益資產為核心的現金流投資組合是波動性相對低的組合,加上不管高潮低潮都能提供源源不絕的現金流,算是最好的配置。
對這類現金流投資者而言,投資組合淨值的下跌其實對心理上的打擊更大(即使相對股市跌幅已算很低),在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的時刻需要強大的心理質素加持,應對方法包括保持一定程度的現金、擁有彈性的財務計畫並根據狀況作調整、不要因恐慌而隨便改變自己的投資風格等等。
健康風險
健康風險包括了日益增長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看護費用,甚至是太過長壽帶來的資金不夠用風險(對,太過長壽也有風險)。這部份風險,我認為只能靠及早購買保險來轉移,其中定期壽險、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我認為是必須有的,其次是意外保險和較少見的失能險。至於儲蓄型或投資型保險,則絕對要避開。
這方面的詳細分享,可參見「怎樣買保險才精明?」一文。
詐騙風險
這裡所說的詐騙風險,不止是指新聞報導上的騙財騙色或參與龐氏投資那類騙局,更多的是聽信一些財演或KOL的貼士、明牌、快速致富秘技、或「無風險投資法」,貿然將身家投入進去。
公平來講,很多KOL誤導的案例不屬於詐騙,其免責聲明通常亦說得滴水不漏。我將之歸類於詐騙風險,是想指出我們不一定是遇上詐騙集團才會被騙,更常見的是受害者貿然跟隨某些KOL或只有半桶水的所謂專家(你可以認為我也包括在內),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只顧追求回報而漠視風險的人,不是輸錢就是等著輸錢。
結語
這一篇文章針對的是退休後的財務風險,其實退休的風險遠不止財務方面,還有心理風險、配偶風險、家庭風險、政策風險、戰爭風險、意外風險等等。這些風險可能比財務風險更重要,在「財務自由後的風險(續)」一文中有詳細闡述。
財務自由或退休,本是一件樂事,這一篇卻寫得好像危機四伏,主要是想提醒大家,人生沒有事情是一勞永逸的。退休有退休的挑戰,需要有相配的心理質素和能力,並不代表甚麼也不必做。
這就是人生。
(節錄自Patreon文章)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會員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