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Metaverse)」一詞,最近簡直是鋪天蓋地,我不免要老著面皮蹭一下熱度。以下是Facebook剛宣布改名為META時,我發表在Patreon上的一篇文章。
******************************************************
這兩天美股市場的最大新聞之一,大概是Facebook宣布改名為META,展現進軍元宇宙的決心,股票編號也將自12月1號開始由「FB」轉為「MVRS」。Facebook這名稱降為旗下產品品牌之一,與Instagram及WhatsApp並列。
沒有用上META作為股票編號,是因為有一檔元宇宙ETF已用META作為編號了,朱克伯格霸佔不了。
「元宇宙」(Metaverse),近年成為科技界最熱門的詞語之一,相關題材股不斷在發燒。定義上,元宇宙最早在1992年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中提出,是指由現實與虛擬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允許人們透過虛擬環境在不同裝置間移動及溝通。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元宇宙即通過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創造一個虛擬世界,人們在這世界中,以虛擬的身份,和身處不同空間、同樣具虛擬身份的人一起打造、探索、工作、娛樂、學習、購物和創作等等。
有這想像,是因為一部電影《Ready Play One》(港譯「挑戰者1號」,台譯「一級玩家」),FB——哦,是MVRS——最終想創造的,大概就是那樣一個虛擬世界。
幾個月前,我曾一度沉迷於玩PC版《巫師3:狂獵》,一款由波蘭CD Projekt開發、得獎無數的著名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中玩家控制主角利維亞的傑洛特,以第三人稱視角在開放世界中遊玩,其主線和無數的支線任務,極度吸引。我好幾次玩到通宵達旦,終於在遊戲時間超過70小時後——電腦顯示卡燒掉了!我只好換上舊的入門級顯示卡(由上一部電腦主機拆出來),也幸好舊顯示卡的速度實在太慢,我才下定決心藉機「棄坑」,由虛擬世界中抽身出來,避免再荒廢正事(這遊戲的主線劇情我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一,未計還有兩套資料片)。
這種令人沉迷的遊戲性,也算是虛擬世界的吸引力之一吧。
如果元宇宙等於虛擬世界,那麼這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的事物,哪是甚麼新興事物,不就是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MMORPG)的進化版嗎?作為一個從小玩《軒轅劍》、《仙劍奇俠傳》、《暗黑破壞神》等系列角色扮演遊戲(RPG)長大的「廢中」來說,我並不覺得這產業有多創世代。
很多年前,3D電影面世,全世界一度以為傳統2D電影很快被取代,甚至4D、5D電影會成為主流。很多年過去了,除了聲畫有一些進步外,電影技術根本就沒有結構上的改變,2D電影現在仍是主流。
如果你覺得這例子好像不太合適,那麼3D電視呢?有一段時間,3D電視亦一度興起,價格也和傳統電視差不多,結果又很快沉寂下去了。
還有幾年前,Google推出了Google Cardboard,創造了低成本、與手機配合的VR眼鏡,用VR眼鏡來玩遊戲、看電影(當時人們主要用來看AV吧)亦一度掀起風潮,卻也成不了主流。
因為在現實中,便利性和實用性往往比追求體驗更重要。我們經常高估人們追求體驗的熱度,低估便利和實用性的重要。例子有DVD還很昂貴時,VCD這種影音質素也可以風行一時。
元宇宙如果像《Ready Play One》那樣,又要穿戴裝置、又要VR眼鏡、又要VR頭盔、甚至要在身體植入東西,沉浸在另一個世界要搞得那麼複雜,根本就難以普及。
現在的元宇宙概念,感覺和MMORPG根本沒差多少,就是一個虛擬空間。只不過現時的MMORPG是以一個個遊戲的形式存在,規模不大,FB (MVRS)就是看上了這一幅未被開發的處女地。
如意算盤是,將Facebook成功的經驗移植,只要人們在虛擬宇宙建立了牢固的聯繫,後來者就算再創造另一個更真實、更廣闊的世界,也很難把人搶過來——就像Google Plus、Mewe難以取代Facebook那樣。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會沉迷於玩網路角色扮演這種東西的年齡層有局限,大概就是16至35歲左右。而且沉迷愈深的,愈有可能是社會邊緣人,也是這些人,才有大量空閒時間。如果你在真實世界中可以得到滿足、日子過得很爽,誰會長時間需要這種假東西?
好,就算元宇宙確實能夠成為生態圈,但從過去網路遊戲的經驗來看,要得到近似真實的體驗,除了軟體開發外,硬體配搭更是關鍵。以現時技術,要得到近似於真實世界的體驗,昂貴的穿戴裝置、VR眼鏡必不可少,沉迷虛擬世界的社會邊緣人有多少資源購買硬體?
恐怕真正有這種消費能力的人,在現實世界中,已有能力品嚐真正的美味、擁有真實的漂亮女友、在世界各地真實地旅遊(疫情前)......一天只有24小時,很難想像這些大忙人肯撥出大量寶貴的時間,去多此一舉。
當然,我也不是認為元宇宙概念完全不可為,當技術、便利、價格各方面都突破樽頸,可能真的會像APP革命那樣創造一片新天地。只是以現時的技術,離成熟的階段起碼還有十多年的距離。這與技術已趨向成熟、達可普及程度的電動車概念,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我現在感受到的,是很類似20多年前科網泡沫正在形成的感覺——當年的上網科技、連線速度皆未成熟,但大量網路概念股被追捧,相關股份炒上了天,形成了大泡沫,最終泡沫破滅。
現在被炒作的元宇宙概念股,會重蹈當年的覆轍嗎?
10年或20年後又如何?元宇宙會成為真正的科技大趨勢嗎?這裡嘗試作較深入的探討,如果對科技不感興趣的會員,可以看到此為止。
我認為,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如果元宇宙真的成功,我們未必有能力想像將來的元宇宙是什麼,就像幾十年前,我們根本想像不到互聯網Internet具體是甚麼、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在此刻,我覺得,元宇宙的發展,並不止於虛擬世界或虛擬宇宙,更大的應用,是「延伸宇宙」。
如果元宇宙等於虛擬宇宙,就會被局限於娛樂方面,例如遊戲和電影,與真實生活的世界大致上還是隔開的。但「延伸宇宙」,則是一個超越了現實世界邊界的世界,在延伸宇宙內的體驗,可以跨越虛擬與真實的界限,和我們的真實世界互通。
事實上,現時的互聯網某程度上已實現了「延伸宇宙」的概念,例如現在在網路上的電商購物,我們不必再像物理世界那樣,走到商場挑選、再到櫃枱結帳,而是一切在互聯網世界上完成。
元宇宙,可能是現在這種互聯網行動的繼承表現方式。分別是,現在我們應用互聯網是局限在手機或PC屏幕上完成,而元宇宙則是將這個過程,「還原」成為真實體驗。
例如,現時在網上購買衣物,我們只是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看圖片和文字來做選擇,元宇宙還原成虛擬店鋪,允許我們走進去用手觸摸、甚至試穿試用;現時使用Zoom開虛擬會議,元宇宙還原成真實開會的場景,你的老闆就坐在你對面斥罵你,同事則坐在旁邊吃花生;現時在電視或手機上觀賞演唱會,元宇宙還原成真實演唱會的場景,你甚至需要事先以虛擬貨幣購買門票選位......這也是朱克伯格對元宇宙的看法,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由通過手機或電腦介面的2D形式,進化為以模擬現實的方式,讓使用者「進入」並「活」在內裡,並串通了現實世界。
可是我再想深一層,這樣的發展,不就是早已說了好多年、無數科幻小說電影都已想像出的「虛擬實境」場境嗎?元宇宙,就是MMORPG加上「虛擬實境」嗎?
無論如何,這是FB表面上全力進軍元宇宙的理由(我懷疑另一個理由是想擺脫負面標籤重塑品牌):既然是下一個世代的互聯網,當然要搶先成為第一個入口平台,取代現時的AAPL和GOOG。而更重要的是,當人們在元宇宙中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其發展潛力,可以比Facebook上的社交空間高上十倍。
當然,Facebook的種種令人非議的行為,例如蒐集個資、私隱問題、選擇性限制言論等等,也很可能會被帶入元宇宙。
結語
在短期而言,元宇宙技術遠未成熟,相關法令問題也還有待解決,現在只是一個短期炒作的概念,發展殊難預料,FB也未必是最後的贏家。
長遠發展方面,個人認為元宇宙可能分為「虛擬宇宙」和「延伸宇宙」兩部份,前者主要應用在娛樂和社交方面,後者則是將網際網路的活動還原為現實生活中的體驗。
可是,元宇宙是否就可以如FB所期望的,取代現時互聯網的表現方式?對此我很有保留。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的想像,60年前就已在影視作品中大行其道,但直到現在發展還是有限,不是沒有理由的,便利和實用性的門檻,就是最大的阻礙。
就算日後穿戴裝置、VR眼鏡、VR頭盔等等硬體有了長足發展,門檻大幅降低了,但大部份人都會追求極致體驗嗎?當我只想買一卷廁紙時,是寧願在手機上點幾下搞定,還是堅持要求有物理店鋪的親身體驗?
思考一下,視像通話技術現在已經非常成熟,為何我們大部份時間,還是寧願以傳統的訊息、電話溝通?
「沉浸式體驗」,當然有自己的小眾市場,但真要成為主流,完全替代所有互聯網應用,我認為機會不大。最大的可能性,是兩者並存,在一般環境下,大部份人仍會以便利和實用性為優先,在某些場合(例如色情、表演、上課等等),才會追求「沉浸式體驗」。
以上純屬猜想,謹供參考。
(原文摘錄自Patreon文章)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其他會員文章,以下是一些近期的會員文章:
在Omicron變種出現、美股調整之時,應如何去應對?11月份組合增持了債券和加拿大資產,都是些甚麼?另一種資產,我的組合則減持了,是為了甚麼?對美股走向,我未來有何看法?
IB的操作並不難,反而是在交易系統內的資產指標,你真的了解嗎?總資產、淨資產、槓桿率、購買力等等指標收藏在哪裡?怎樣去計算與理解?IB衡量資產風險系數的標準是甚麼?用槓桿率去衡量槓桿風險,又為何是錯誤的?一文教曉你必要的投資知識。
QYLD這類以Short Covered Call策略為主的ETF,賣點是非常高息,但總有「賺息蝕價」的嫌疑。真的是這樣嗎?其配息有持續性嗎?是否現金流投資的好選擇?這篇文章從多方面深入研究,並給出具體建議。
美股屢創新高下,有甚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幾種股票投資上的看法,被廣泛接受同意,但其實只要有基本的智商,其實不難明白其謬誤與不符邏輯之處。而避開這些陷阱,就可以擺脫股場韭菜命運,這是些什麼謬誤?
終日咆哮要「五筒台灣」的所謂「自乾五」和「小粉紅」,大部份都是中國最底層的年輕勞工。他們幹著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過著996的生活,這些人沒錢買房子、沒能力娶媳婦、看不到將來、終日渾渾噩噩,如果你問他們,台灣真的被統一了,對他們有甚麼好處?是工資會增加?房租會減低?還是工時會減少?他們還真是答不上來……
業務穩定、年年賺錢、自由現金流充足的企業高級短期直債,竟然Below Par,提供高達9%的YTM回報率,真有這樣的好事?其中風險在哪裡?又是否值得投資?
由網友真實的案例,來論述現金流投資應該具備的心態。
魯迅,本名周樹人,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與批判家,也是一位被中共捧上神枱的人。魯迅如果存活到現代中國與香港,又會有甚麼命運 ?嚮導先生先評後唱,以近喻今,完全免費,不容錯過。
還有其他更多緊貼市況的投資短文與資訊分享,不能盡錄。
......
......
特別設立Patreon導航,以類別形式將一些主要文章(包括免費文章與會員文章)由舊至新列出,方便大家尋找或重温喜愛的文章。此列表將不定期更新。
月初是加入Patreon的好時機,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會員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