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暢談投資 - 與網友交流(四)

債券門檻
  T:……其他投資工具在香港缺乏流通性。在銀行買債嗎,先不說流動資產達800萬,還有斬不開的直債,一條上100萬。如果我流動資產有限,那麼必然會犯上過分集中的風險。畢竟評級上的風險比例,分散才是有用的,集中仍是all or nothing。而且,債券仍然有速動的問題,倘若今天我想把樓贖回不賣呢?債券就封了這道門。期限之前,那錢是不能動的,要動代價應該不少。當然,我相信IB流通性會好一點,我還未試過。

  這是Starman兄講投資門檻的問題,投資門檻越高很可能回報越高,因為散戶越少。這句話是對著低風險回報講的,多散戶可能會多波幅而壓低低風險回報,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關於債券的門檻與速動的問題,唉,坦白說,我真的十分失望!不是對別人,是對自己十分十分失望!我以為自己寫了這麼多,還有70兄、天路客兄等人,都是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這是一個錯覺!
  我分配給債券的流動現金不多,槓桿又做得少,但手頭上的債券有十幾隻,其中更出出入入了很多次,請問有甚麼門檻與速動問題?無論是IB,還是其他美資網上證券商(TD Ameritrade、Firstrade等等),美債低至2000美元一隻,次級債與Baby Bond更是在NYSE上市,可以一股一股買賣,流通性根本與股票無異。我們選用IB,只是因為IB的孖展利率最低,僅此而已。香港金融機構根本是有意提高債券門檻與流通,以逼使一般投資者轉到股市,美國則沒有這回事(當然,亞洲債券有你所說的問題)……看來,我減少寫財經Blog文的決定是正確的,竟連最基本的訊息都表達不了。
新加坡的Reits
  T:新加坡的Reits,我比較想不通的,是匯兌風險。這是我從投資長建中體會到的:長建港元計價,英鎊一跌,它跌得很不客氣。雖然我沒覺得長建有很大問題,但賺回來的英鎊,購買力不足是事實。當然長建的錢可以買到更多英國的東西,那是後話。大公子做生意當然比我好,只要沒察覺他對小股東有動作,還是放著不動。以前二公子在電訊盈科做過一些動作,我雖然經驗淺,但也略有所聞。
  新加坡的Reits達7%息,聽上去很不錯。所以要請教風兄:新加坡的匯率其實是怎麼一回事?長遠會否蠶食利潤?而且這樣的Reits,擴張能力不如長建,我直覺覺得匯率風險會比長建大,但沒有相關知識。  
  我:新加坡的Reits以新加坡元計價,確實有匯率風險。但有幾點T兄可以留意:
  1. 許多新加坡Reits,其實旗下收租物業遍佈全世界,澳洲、日本、印尼、香港都有,例如RW0U、D5IU等,其租金以當地幣值收取,這種Reits其實本身已抵消了大部份匯率風險。
  2. 我不知道T兄所說新加坡的匯率其實是怎麼一回事是甚麼意思,如果看新加坡元對美元的匯率圖,近一年來新加坡元都是升值的,只是近一個月美元才反彈了一點。而對於美元,我長遠是看淡的,長期持有新加坡資產反而有好處。
  3. 當然如果T兄真的完全不想揹上匯率風險,我現在的做法是借入新加坡元去投資新加坡Reits,完全對沖了匯率風險。這是因為在IB可以股票、債券等做抵押來槓桿,新加坡元借入息率不到二厘,我的大部份資產都是美元資產,有許多槓桿空間,完全可以在無任何新加坡元下買入新加坡Reits。
優先股ETF
  T:我本來想計算一下HSEA優先股短期贖回的價值會是怎樣,但覺得這樣有點無聊。一,是我猜不到何時贖回,這樣的預期波動很大。二,是那風險,不在價值大幅下跌,而是贖回。Tam兄對匯控的評論跟資料非常有價值,就算不立刻投資,我一定會拿時間好好研究。但我看到大部分上市的優先股其實價格都在25-7左右,那麼說,面對這麼少卻大的贖回風險,買優先股ETF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呢。
  我:優先股/次級債可以選還未到贖回期的(例如我上次提過的兩隻),那樣根本不會有贖回風險。優先股ETF有30%的預扣稅,大大降低回報,我所不喜。
強積金
  T:我的強積金表現真的很差。一半保守基金,一半保本基金。但我覺得將那部份如此分配過去,正好對沖現行的資產配置。
  我:個人完全不贊同強積金放保本保守基金,這兩種基金等於送錢給基金公司!T兄年紀太輕,幾十年後才拿回強積金,是超長時間的投資,用來對沖現在的投資組合根本是錯配。這種長線且使用平均成本法的投資,應選取波幅最大、風險最大而潛在回報最大的,例如恒指基金加全球股票基金。T兄當知我對強積金制度深痛惡絕,無辦法下只能選擇最進取與管理費相對少的基金,加上平均成本法,以搏取超長線的回報。
波幅是否朋友 - 以及分散的意義
  T:波幅對我來說並非主要的敵人。黃元山曾在他的著作中講:股票面對7%的回報,卻要面對20%的波幅。這是對的。但我認為Graham對市場報價的描述也很合理:在價格極度低殘時,倘若還派得出錢,不妨把股票當成沒有市場的貨品,賣不出不代表沒有價值。雖然我在港股的持股還是頗重,但幸運而言,這些持股都在略低於合理價格買入,個別股票可能會面對價格不回歸價值的問題,但整體出現問題的概率較低。我極可能無法控制賣出時候的價格(例如市場亢奮,我確實會減持),但我能控制買入的價格(例如市場亢奮,我確實不會增持),只要足夠分散,個別錯誤的決定,影響不會太高,波幅會與市場相若。我希望唯一能做到的動作,就是在整體大市悲觀的時候,買入總會活下來的大船,而不是被迫賣出自己的軍隊。
  面對長線有一定護城河的企業(鍾兄說的15%以上ROE),就算用最炒賣的角度,無論是周顯說的大船要沉都有跡象,還是黃國英的「新手建議」,即炒作有基本面的藍籌以避免價格大幅度超越價值,我都認為市場其實在這些流通量大的物品中,效率還是比較好,甚至有時是對消息過敏。這些股票仍會隨大市升跌(許多藍籌本身對belta就有很大影響),但在有相當長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我認為這些股票還是有相當多的機會修復價值(除了太古B,它的殘確實是有理由的,只是看不到放手有甚麼特別好處;而且太古土地儲備不多,收租物跟高評級債券都是加息最主要影響的物品呢)。
  所以,若然這年的學習發現這樣的持股風格比2800還差的話,我會轉到2800,並且分散在美股ETF、南方A50等大型企業ETF,因為到最終若不能投資在相當熟悉的企業(或者效果欠佳),那麼大幅度地分散,面對經濟波動的能力亦較大。若執行此政策時,這些股票全部沒頂時,我應已經相當部分分散在債券。
  反之,若我維持現在的持股,我就打算以至少5年的投資時間來持有,而無視短期波幅。我相信沒頂的機會仍不算大,若最終少賺了也是學習的機會。(我沒有透過2800持有騰訊,自然就少賺了,學到的不是買騰訊,而是市場對騰訊的定價很浮動,成長型企業的可預測性較低。騰訊已經開始併購,那是進入成熟期了。)
  我:長線持有一定護城河的企業(即好股)而無視短期波幅,當然勝算較大,最要緊還是保持信心,在市場恐慌時不被震出去,則沒頂的機會確實不算大。當發現自己的持股表現不如2800後轉持2800也是可以的。只是對現階段的我來說,現金流的穩定性更加重要,各人有各人需要,取向也不同。
  原本想與T兄談談T兄的投資組合,但想一想還是不用,因為T兄已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而其中也沒有甚麼可挑剔之處。而且,坦白說價值分析非我強項,既無興趣能力又不足,更沒有太多時間專注在此,否則也不需另找懶系投資法
  T兄的投資方向並無大問題,吾生有涯而學海無涯,多知道一些是好的,但也不必強求,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


(完)

63 則留言:

  1. //我減少寫財經Blog文的決定是正確的,竟連最基本的訊息都表達不了。

    不是風兄表達得不好,而係讀者多是伸手黨,只係想抄襲別人,自己對股票分析、操作背後的原理和理念都沒有求知的心態,亦唔會去思考。這就是我為何時常譏諷傷港民族徒具學歷,但民智卻未開化的原因。

    //Tam兄對匯控的評論跟資料非常有價值

    唔係我馬後炮,其實我兩年前開始投資HSEA/HSEB都有注意呢份文件,並定期留意其更新,只是我一直無寫出來而已。睇文件除了睇聯交所和SEC的通告或上市文件之外,最基本曼重要的還是要在該公司的 corporate site 找資料。
    同樣地,傷民既然安於抄考別人的組合,更唔會識得或肯投入時間精神自己去搜尋資料(「找不得其法」只係藉口),你睇下早前我講基金本息分派,有讀者竟然要我幫手找文件便知。

    //優先股ETF有30%的預扣稅,大大降低回報,我所不喜。

    是的. 以PGX來說, 持股明明有 HSEA HSEB,但 NRA Exempt Dividend 竟是 0%,想搵IRS申請退稅都有所不能,Invesco也未免欺人太甚。

    https://www.invesco.com/us/files/Excel/1099-workbook-2016.xls

    //T兄

    我一向不寫無害文,唔會就住就住,不喜可以直插,以下僅個人主觀好惡:對於開口甚麼甚麼大師說過這,甚麼甚麼宗主說過那的人,我一向都會先扣分數。引述大宗師所言,係有其好處,但點到即止就好,毋需下下提住,只會顯得自己太過頭巾氣,沒有個性可言。

    //我對強積金制度深痛惡絕

    風兄若果移民成功,記緊儘快取回MPF。
    並祝一路順風,生活愉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只係想抄襲別人,自己對股票分析、操作背後的原理和理念都沒有求知的心態,亦唔會去思考。

      是的,這也與社會風氣有關,社會鼓勵急功近利,你看坊間有多少甚麼兩年買五層樓、一年內揾一千萬、股市必勝班等等課程就知。

      所以我欣賞T兄的求知與思考精神。

      //其實我兩年前開始投資HSEA/HSEB都有注意呢份文件,並定期留意其更新...

      這點我早知道,魔兄是極Attention to Detail之人,又怎會不做這些功夫呢?

      //Invesco也未免欺人太甚。

      不少ETF都有這問題,因為組合太多太雜,要分出哪些免稅、哪些不免稅,需資源計算處理,乾脆不去處理。

      //點到即止就好,毋需下下提住

      這可能是個人寫作習慣,因引用了別人的論點,需俾Credit吧。

      //記緊儘快取回MPF。

      這是一定的啦,哈哈!

      最後,謝魔兄祝福!

      刪除
  2. T 兄後生, 咁樣轉黎轉去, 真係要識玩先得.
    計我話, 不如陪多D 小朋友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70後兄說得很對。我經驗淺,風浪只是耳聞,真係唔識玩,宜家都係傻瓜投資政策,睇定啲先,累積下經歷再講。

      風兄這幾次的討論至少說服到我三件事,就是不要忽視現金流的平整,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還有不要低估風險。如果已經確保投資安全,懶下來陪下家人,確實更有意義呢。

      T

      刪除
    2. 懶下來除咗陪下家人,仲可以打機,哈哈。

      刪除
  3. "...我分配給債券的流動現金不多,槓桿又做得少..." 我一直还以為債券是風兄的主力投資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債券確是我的主力,這是相對其他債券投資者而說的。
      例如70兄,對比他的投資規模,我確實是不多呢,哈哈。

      刪除
    2. 我只是借得多,結果日日等打仗既老人會日日笑我唔知就黎打仗有風險。

      刪除
    3. 遲早會有仗打的,就等於遲早會有世界末日的一天。

      刪除
  4. 謝謝風兄分享, 值得細味閱讀。

    回覆刪除
  5. 風中兄這幾篇討論精彩, 勝於一般自說自話的Blogger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塘人兄,前題是要有好的討論對象,之前我也是自說自話呢,哈哈。

      刪除
  6. // 坦白說,我真的十分失望!不是對別人,是對自己十分十分失望!我以為自己寫了這麼多,還有70兄、天路客兄等人,都是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這是一個錯覺!

    風兄你們已經做得很好,只是大部人喜歡原地踏步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勿誤會我是針對T兄,T兄其實看我的Blog時日不久,不知是正常的,我只是一時有感而發而已。

      刪除
  7. //我減少寫財經Blog文的決定是正確的,竟連最基本的訊息都表達不了。

    真心覺得你,天路客兄等人太好人了. 基本上你們的教學已經是詳細又直接可用.

    //T兄

    就算不買美帝債, fundxxmart 也有提供100K USD 直債選擇. 多 research一下其實買債是很容易的

    Sirius

    回覆刪除
    回覆
    1. Sirius兄,所謂教學相長,我在寫Blog時都要將所知的系統化地整理,其實對自己都有好處,不止是分享呢!

      刪除
  8. 雖然我的portfolio内無傳統直債,但自追看風兄blog開始,便知道買債並非幾mil入門的rocket science~~讀者一時搞錯唔緊要,最重要是個人肯持續進修及更改錯誤!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春花姐由非技術型投資者成為美股技術專家,進修學習能力勝過我這個懶人甚多呢!

      T兄之前只不過看各位Blog友的日子尚淺,相信現在已知道這點了。

      刪除
  9. 風兄不要失望,我係你忠實fans,一直有聽你教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散戶兄過謙了,你寫財經Blog的日子比我長得多,投資功力深厚,我怎敢稱教誨呀,哈哈!
      之前你有篇評論債券「脆弱性」的文章,很值得參考呢!

      刪除
  10. 看了四篇對話,實在精采絕倫,到了最後一篇忍不住講下自己意見:

    我以為自己寫了這麼多,還有70兄、天路客兄等人,都是想告訴大家一件事,就是這是一個錯覺...看來,我減少寫財經Blog文的決定是正確的,竟連最基本的訊息都表達不了。

    -> 這豈是風中兄的問題...你永遠不能叫醒一個(一群)裝睡的人。

    新加坡的Reits,我比較想不通的,是匯兌風險。

    -> 這考慮完全是多餘的,借坡元買坡貨已經對沖了所有本金風險,而且IB的坡元利率低過港元和美元利率。風險是零,而成本是負數,究竟還有甚麼要去想?不幸的是,有關借幣自動對沖的概念,我和不同投資者說過不下十次,當中無一人能夠明白。

    我看到大部分上市的優先股其實價格都在25-7左右,那麼說,面對這麼少卻大的贖回風險,買優先股ETF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呢。

    -> 在如此市況想完全避開贖回風險是無可能,惟有儘量趁機會買些25-26元的優先股去減低成本。ETF絕對是一個增加成本的最佳工具。

    T:我的強積金表現真的很差。一半保守基金,一半保本基金。
    風:個人完全不贊同強積金放保本保守基金...幾十年後才拿回強積金,是超長時間的投資...應選取波幅最大、風險最大而潛在回報最大的。

    -> 對於這一點,我不很認同。根據我持有conservation fund的時期,它所買的資產回報少過0.5%,實際給我的回報也接近零,並沒有因手續費而出現負回報(我不能100%肯定)。我的MPF的理念很難被世人接受:MPF是用來炒作的,是用來管理人性好賭的工具。過去幾年,我不斷地在恒指基金、美股基金及保本基金之間轉來轉去,在沒有方向時就放在保本基金,有方向時(如今年)則放在港股+美股。這方法卻有效地減少我做出不符長遠投資理念的交易,而且我的MPF回報也不賴,過去幾年波幅市也有5-10%回報,今年更達15%,雖然跑輸股市,但起碼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蝕錢,風險(波幅)回報其實非常高。

    若我維持現在的持股,我就打算以至少5年的投資時間來持有,而無視短期波幅。我相信沒頂的機會仍不算大,若最終少賺了也是學習的機會。

    -> 投資十年,見盡多少分析力極強的長線投資者當初信誓旦旦地說要無視波幅,最後仍不能倖免在恐懼時放棄,高買低賣屢見不鮮。我自己是股海的失敗者,或許因此對股票投資有偏見,但一生人能作風險投資的時間只有30年左右,以5年來交學費,可能也是一場豪賭。祝你投資成功!

    回覆刪除
    回覆
    1. Rx10兄,你的留言精要之處,可以擴展寫成一篇Blog文啦,哈哈!

      //你永遠不能叫醒一個(一群)裝睡的人。
      我總是對別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大部份人都在營營役役,再要他們改變些甚麼是很難的一件事。我是一時有感而發,不是指T兄 - 他絕不是裝睡的人。

      //有關借幣自動對沖的概念,我和不同投資者說過不下十次,當中無一人能夠明白。
      其實借幣對沖的概念很難明白嗎?還是大部份人一聽關於借貸投資就認定是高風險玩意,即時封住了自己的耳朵?

      // 在如此市況想完全避開贖回風險是無可能,惟有儘量趁機會買些25-26元的優先股去減低成本。
      投資一定有風險,我們只能想怎樣Transfer、Reduce或Acknowledge Risk而已。

      //過去幾年,我不斷地在恒指基金、美股基金及保本基金之間轉來轉去,在沒有方向時就放在保本基金,有方向時(如今年)則放在港股+美股。
      坦白說,Rx10兄能夠成功是Rx10兄的本事,這樣做其實等於高沽低買,我不大相信一般人可以真的做到次次判斷準確(否則也不會大部份人都在股市輸錢)。且不說強積金的轉換比一般基金麻煩,只怕一般人的人性,只會在股市狂熱時All-in股票基金,股災後才All-in保守基金,弄巧反拙。

      刪除
    2. //還是大部份人一聽關於借貸投資就認定是高風險玩意,即時封住了自己的耳朵?

      君不見税貸私貸在傷港大有市場,更不用說物業按揭。幾萬去借,幾百萬幾千萬,有能力的都會去借。

      傷港人其實不介意借款,只係唔願意面對孖展有隨時被要求補倉或被斬倉的風險。當然也有人完全不瞭解孖展,以為隨時會輸到跳樓。

      傷民其實是頗為滿足於自己的「能力圈」(很討厭的字眼),最好就是永遠都讀BB班,跟C9堆在銀行做外幣定期就夠,以借貸對沖匯率風險之類的較advance 的知識都無興趣去了瞭解(跟債券投資、孖展運用一樣)。

      一般傷民的意識就係要賺到盡到盡而唔 take risk,這就是咁多人想買樓收租的原因:回報高但又唔使太用腦就做得到

      刪除
    3. 我是一時有感而發,不是指T兄 - 他絕不是裝睡的人。

      -> 風中兄有所誤會,我不是指T兄,而是指「連基本訊息都接收不到的讀」。

      這樣做其實等於高沽低買,我不大相信一般人可以真的做到次次判斷準確(否則也不會大部份人都在股市輸錢)。

      -> 風中兄所言非虛,為何我選擇在MPF炒賣,而在自己個盤堅守income mode,主要原因是MPF沒有報價機,不會在你面前閃下閃下去引誘你。而且MPF每天只能轉一次,也有效減少了出錯機會。

      刪除
    4. 應為「連基本訊息都接收不到的讀者」

      刪除
    5. //一般傷民的意識就係要賺到盡到盡而唔 take risk,這就是咁多人想買樓收租的原因:回報高但又唔使太用腦就做得到

      買樓收租可賺到盡而少risk,是馬後炮,09或10年可沒甚麼人這麼說。我也可以馬後炮地說買騰訊賺得更盡而少risk - 如果幾年前買的話。
      現在還是一樣嗎?萬物總有週期,趨勢有時而盡,看看日本樓吧!

      //MPF每天只能轉一次,也有效減少了出錯機會。
      可以這樣頻密轉動嗎?我不知道呢。

      刪除
    6. //買樓收租可賺到盡而少risk,是馬後炮,09或10年可沒甚麼人這麼說。

      以買樓來說, 一般人的想法都是就算是樓災, 也可以無限補時, 「20、30年樓價一定會升」(當然佢地會忽略 time cost, opportunity cost), 而且收租仲會不斷有現金流入; 無限補時的「防守力」會帶來某程度的「安全感」。

      如果係做孖展, 股災時無得無限補時, 真係有可能輸到跳樓(當然佢地又會選擇性地忘記滿街銀主盤,甚至有業主要燒炭的光景)。

      說到底, 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賺一千幾百萬甚至更多, 但又不需要專業知識或技能的途徑並不多,買樓收租坐係度等加無限補時, 對這群人來說的確是 best choice.

      刪除
    7. //「20、30年樓價一定會升」
      這世上哪有百份之百肯定的事,尤其在投資理財領域,越是被認定的定例,越是危險脆弱。看看日本樓低沉了多久?

      //就算是樓災, 也可以無限補時...
      只限自住樓,出租物業在樓市下跌時是被Call Loan的首選。

      刪除
  11. 感謝風兄無私地分享,小弟住在台中,未來或許有幫得到忙的地方。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Keith兄,由於還要為小女申請居留證等事務,年底才會過去,到時可再聯絡。

      刪除
  12. 跟風兄一樣對強積金深痛惡絕
    看過不少可研究,想分享一下看法
    強積金的選擇準則只有兩個:

    1)收費越低越好,幾十年compound 下來即使0.x% 的收費也會令你最後回報大幅減少

    2)有指數基金就選指數基金,沒有的話就選高風險股票基金;除非幾年內退休,怕有突如其來例如金融風暴等。因為99%強積金長遠計必定是跑輸大市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完全同意,有很多聲音反映起碼強積金可加入盈富基金,可惜強積金制度本來就是官商勾結的產物,政府又怎會放棄維護基金業的立場?

      刪除
    2. 可笑的是,經常聽香港政府或外行人吹噓,以為香港真的是國際金融中心;事實是很多方面彷彿第三世界一般。強積金是其一,還有市場深度極為不足的期貨期權市場;炒窩輪牛熊等有先天缺陷的產品卻樂此不疲;還未提及老千股等等。

      說到底投資者水平低落,最後得益的又是圈內懂真正玩法的人。
      風兄說得對,改革強積金牽涉太多既得利益者。可恨的是眼見親友們辛苦儲來的積蓄被強積金逐步蠶食,這個社會絕對是懲罰老實工作的人的

      刪除
    3. 窩輪牛熊證擺明是大戶吃散戶的工具,可憐大堆散戶卻樂此不疲,真是騙子多、蠢人更多。
      強積金則是強搶打工仔的血汗錢,進貢給肚滿腸肥的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刪除
  13. 很精彩的對話,要用時間慢慢咀嚼 ^_^

    回覆刪除
  14. 剛外遊回來看到Genworth俾Moody downgrade...
    https://www.moodys.com/research/Moodys-downgrades-Genworth-ratings-remains-under-review-for-downgrade--PR_373498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ina Oceanwide對GNW收購的發展比Moody的評級更重要。

      刪除
    2. China Oceanwide 收購 GNW的確比評級更重要
      明白moody都係搵食,
      俾佢down到有點麻林左

      刪除
    3. 如果公司基本因素無大變,有時Moody下降評級反而係機會,哈哈。

      刪除
    4. Down兩級,跌得嗰4%,真係好失望。

      刪除
  15. 作為投資初心者,以為債券只是有錢人的玩意,但見到各位blogger無私分享才知道發現買債券的門檻沒有想像中那麼高,第一反應難免是「真的嗎?」所以不是各位Blogger表達能力不好,只是我這些一般巿民認知太少=( 我會努力跟各位多多學習!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社會金融業的黑暗面其實影響甚大,君不見窩輪牛熊證等不公平衍生工具佔據主要公共傳媒,強積金更是擺明劫貧儕富,實在難怪一般人對較公平的投資工具認知不足。

      刪除
  16. 風兄既blog一直係小女子最愛睇既,請千萬唔好收筆喔!

    另外,我覺得投資組合,除左reits,優先股同債券外,亦應該將部分資產投資晌買入自用單位。這或許不是yield最高既投資,但一定係令自己過得安樂既方案。十幾廿歲時我有體力,搬幾次屋無問題,但人老左,無力氣,隔幾年就搬既日子我實在受唔住。我情願多花一d錢,買一個安心舒服既窩,慳返搬屋既時間同力氣,咁對我思考點投資都有好大幫助。

    身邊唔少人將自住單位當成投資品咁炒賣,真心覺得咁樣既投資心態好危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我角度,自住樓是消費品多於投資物,而且是必須的消費品(加按再投資則另計)。
      但另一方面,自住樓有其保險作用,對沖將來樓市上升的風險。沒有任何自住樓等於沽空樓市,是很危險的事。
      擁有超過一個單位收租才是投資,所以我從不當自住單位是投資物。

      刪除
  17. 風兄, 一直都有睇開你的文章, 多謝你無私地分享, 上年看了你在台中的分享後, 我最後也隻身去了台中移居, 如果你年尾到台中有乜需要幫忙, 可以隨時出聲.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多謝KChan兄先,到時在台中可見面交流呢。

      刪除
  18. 風兄,
    我有以下問題想請教。希望你可俾少少意見。
    以下數字是假設,不計雜費。
    我每年需生活費十萬.
    ib有一佰萬,用一佰萬買六厘債,實收六萬。
    另外,再摃一佰萬買六厘債,減去ib利息(假設兩厘先,好計D),收四萬。即每年大概收十萬。
    問題是…因那十萬是还在我向ib借的錢。如我真是要靠十萬过活,是不是每年收夠coupon 後,又要沽出我摃出那一佰萬債(based on 債價跟我買時不变),取現金。之後又要摃回一佰萬再買六厘債? 年年如是呢? 謝謝幫助!
    小馬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有那麼複雜,只要維持平倉淨值高於保證金要求,隨時可取現金。派息後IB就會自動計算與調節利息結欠,根本不用沽出又槓回。

      刪除
  19. 風兄!有事想請教
    最近我買了債券的公司發了一個訊息給我:

    "Company has offered to exchange, up to an aggregate principal amount of 50 million USD of its outstanding 7.75% Senior Notes due 2020 for a New 8.625% Senior First Lien Notes due 2025."

    假設現在債價是$90,請問如果我決定要轉換,那新的債價是否從$100開始?
    那麼風兄對這次轉換有沒有什麼提議?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留意債券的票面價(例如$100)與交易價是兩回事,你以債價$90或更低價格買入該債券,其票面價仍是$100,7.75%的債息也是以$100計算的。轉至另一債券,票面價也是不變。
      這是公司自願性轉換的通知,以較高債息鼓勵你將手持的債券較至另一較遠期債券。

      刪除
    2. 謝謝風兄!
      那如果我轉至另一債券的話,交易價格會從$90開始?
      定或是因應當天市場需求而定?
      即轉換債券不能保證賺價?

      謝謝!

      刪除
    3. 交易價當然是因應當天市場需求而定啦!
      保證賺價我也立即撲去買啦,哈哈!

      刪除
  20.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1. 風兄,近日我想重組股票組合而上網找資料,意外發現你的網誌,一直讀下來獲益良多,令以往只懂股票的我眼界大開。
    我是那種不求從投資中賺大錢,只期望有穩定回報的人,SWAN對我太重要,加上有頗為困身的正職,因此一直對期指期權、牛熊證一類衍生工具不感興趣,所知亦不多。
    看過你的文章,對你組合中的Reits和債券很感興趣,可能是比較切合我的性格和需要的產品,要再多做功課多了解。
    不過我有疑惑,今年大市持續向好,同時踏入加息周期,債券的投資回報是否已必然會下降?尤其是以槓桿買債券,付出的息率將一直上升。
    風兄,祝你的新生活一切順利,我在今年年頭初遊台中,也十分喜歡當地社區和生活。

    wangong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先謝謝你的支持與祝福。

      我想你的意思是加息週期會影響債券價格,這問題之前已討論太多,其實有科學的方法去計算加息對不同債券的實際影響。詳情請參看:

      http://laxinvest.blogspot.hk/2017/02/blog-post.html

      如果不做槓桿,基本上在買入債券一刻已鎖定了投資回報,所以沒有投資回報隨加息而下降這回事。

      如做槓桿,買入債券時就要預留足夠的息差。不同的環境投資回報不可強求,以免揹上過多的風險。

      刪除
  22. //當然如果T兄真的完全不想揹上匯率風險,我現在的做法是借入新加坡元去投資新加坡Reits,完全對沖了匯率風險。這是因為在IB可以股票、債券等做抵押來槓桿,新加坡元借入息率不到二厘,我的大部份資產都是美元資產,有許多槓桿空間,完全可以在無任何新加坡元下買入新加坡Reits。

    問題--〉如果你在IB入數係入港元,再換坡紙先買坡元計價債券(Ignore Borroring interest),如果半年發一次坡元債息,假設我會將D債息轉回港元,如果在Sell坡元時 SGD/HKD Rate 比我當初 buy坡元時下跌了,那麽不是產生匯率上的虧損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當然的,我只是針對投資本金的匯率風險而言,派外幣息當然也有匯率上的差異,你去買內銀股收息也有人民幣的匯率風險。甚至想深一層,只要投資的資產有國外業務就有匯率風險,這些不用說吧。

      刪除
    2. 那麼如果我想把這些匯率風險也對沖掉,應該如何做呢? 成本高不高?

      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