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訪,或並未追看所有文章,可從這裏開始認識我及2020年之前的一些舊精選文章。
由2020年6月開始,新文章會先在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發表,此網誌只轉載部份文章,敬請留意。

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天下教育一般黑?

  一星期有四天,女兒上學加補習的時間是朝七點半至晚八點半。

  幸好學校就在附近,但即便這樣,回到家後洗澡、練琴,就已是晚上九點半過後了。十點半準備上牀睡覺,這樣還有時間做學校的功課及預備明天的測驗嗎?

  糟糕的是,九點至十點是她的專屬平板電腦時間,這是從小時候就規定的。對於這段時間,她可是天塌下來也不會讓步——因為那是她每天唯一的娛樂時間。

  只有那些對台灣生活一知半解、卻又偏要硬充專家的人,才會說台灣的教育比香港輕鬆——真的是北七無極限。他們也不去看看台灣各都市內比銀行還多的補習社、晚上十點後學生回家的人潮、以及他們那空洞呆滯疲累的眼神。

  香港人對台灣教育的誤解,沿自對台灣小學的印象——台灣主流教育的競爭與香港最大的分別,其實只是起跑線不同而已。香港學生是從幼稚園開始競賽,而台灣主流教育的競爭,則從國中才正式開始。

  在女兒小學時,班主任天天關心的只是班內學生每天有沒有做足夠的運動練習,如何能在學校運動會上奪標,對學業成績幾乎是不聞不問。在校時間雖長,但以活動教育居多,每天帶回家的功課量很少,真的是比香港小學生輕鬆得多。

  但人不可能永遠停留在小學階段呀!在台灣,小學生一上了中學,就要連本帶利地歸還。

  國文、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公民、美術、健康、體育、家政、全人倫理、資訊科技、生活科技……一學期有三次大考(台灣稱為段考),一年一共有六次大考,再加上各科的大大小小測驗(連體育都有筆試,這甚麼世界…..),平均一至兩天就肯定有測驗或考試了。噢,差點漏了,還有一年幾次的學力測驗(類似香港的學能測驗)……

  好不容易等到了寒假與暑假,然後,有一大半寒暑假的日子,以寒/暑假輔導課的名義——照常全天上學。

  靠北,這還是人過的生活嗎?!

  挑戰可不止這些,女兒的國一,正撞上全台灣實行新的108課綱的第一年,女兒就成了新課綱下的第一批白老鼠。

  甚麼是108課綱?以下是課綱的重點,看看大家明不明白:

  「108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希望能兼顧學生的個別需求、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關懷弱勢群體,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對於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並善盡國家公民的責任展現共生智慧,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接著,就是一大堆甚麼四項課程目標、三大面向、九項核心素養內涵……你這是要培育台灣總統嗎?!

  具體來說,與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108課綱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所謂「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以上中文字全部認識,不過湊在一齊,怎麼看都覺得應該是外星語言。

  我就以女兒的數學考卷為例,根據108課綱,如果想考你1+1等於幾,它是不會直接問你1+1等於幾的,而是用一萬幾千字先描寫一個情境故事,在故事中巧妙地兜十幾個彎,設下十幾個誤導的陷阱,把真正的問題隱藏在其中。這種幾近閱讀理解與腦筋急轉彎的問卷方式,就是108課綱中核心素養的所謂「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我們以前的讀書年代,讀書就是讀書,不管是死記硬背還是天生異禀,只要不斷考試、考好考滿,一路升學都前路無阻。

  現在女兒可不同了,國中升高中除了必需參加全國國中會考外,入學管道又分甚麼特色招生、優先免試、直升入學、學區入學、運動績優甄選、技優甄審……高中又分為甚麼普通型高中、技術型高中、五專等等,統稱為「適性入學」。

  適性?十幾歲小孩不是只分為男性與女性嗎?

  要適性也就罷了,還要求學生每學期都必需做滿一定時數的志工(義工)服務,以培養服務社會的使命云云......等一等,志工不是應該是自願做的嗎?在香港,強逼做義務工作的,那不叫志工,叫社會服務令。

  結果,我要設定三個鬧鐘(兩個給自己,一個給女兒),每天早上六點前起牀,準備早餐、再逼某人起床,以趕得及某人在上學前做一趟交通糾察——據女兒所述,選擇做糾察是因為這是最輕鬆的志工服務。

  每天早上六點起牀呀,你當我是農夫嗎?!

  別跟我說甚麼台灣可以選擇華德福、森林學校這些非主流教育——除非你一開始就決定送小孩到海外升學,想在本地升學,最後還是要參加全國國中會考,就算不考,高中也要參與更殘酷的大學升學競賽,這叫「條條大路通羅馬」(誤)。

  說到大學升學競賽,根據108課綱,女兒從國中開始就要預備一份所謂「學習歷程檔案」,這才是令人最措手不及的。

  這份學習歷程檔案,要記錄學生從國中開始,參加過甚麼社團、幹部、參加過甚麼競賽等等,再加上每個學期修習的課程和老師的評語。根據女兒所述,其實最重要的是學生要寫下每項活動後的觀察、感受、得益、展望等等。

  這份網絡上稱為「邪習歷程檔案」最終目的,是在高三報考大學學系時,教授以此來評核這個學生是否有能力、有興趣、有資格進入學系——說白了,以後考大學不但要看學科成績,還要從國中開始就選擇路向、編排故事、安排活動,以說服大學:「噢,我的兒女天生就適合就讀您的學系,求您收下他吧!」

  據聞,想考上醫學系的學生,十個中倒有九個半都在檔案中強調自己的某親密家人患有重症,因此從小就立下某種志向——嗯,一定是巧合,肯定是,除非不是!

  別再跟我說甚麼檔案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生涯規劃,讓孩子找出自己的興趣與專長,成長本來就是一個跌跌撞撞的過程。

  那些坐在象牙塔內的所謂教育專家難道不知道,以亞洲地區升學為上的風氣,這份用來評核的所謂學習檔案,最後的結果,恐怕只是既限制了大學收生的自主性,又過早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活了幾十年,摸索了幾十年,我到現在都不敢說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哪裏,你竟然叫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高中前認識自己路向、肯定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說服別人?

  別他媽的開玩笑了!


  (原文摘錄自去年的Patreon文章,是政治不正確的情緒發洩文,如有謬誤之處,不用來糾正與教育我。


******************************************************

  歡迎同道中人加入我的Patreon,閱讀所有會員文章,一齊討論、一齊交流、一齊進步。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axinvest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haseinwind/ 

  Blogspot: https://laxinvest.blogspot.com/